实践思维方式视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发布时间:2022-01-24 01:18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下全党全国人民肩负的时代重任。追溯和谐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中的渊源,理解马克思思考相关哲学问题所秉承的科学的思维方式,领悟实在践思维方式和实践思维逻辑下衍变而出的关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和谐观理论,区别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预言的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中国现在构建的和谐社会之间的异同及其内在逻辑的必然性,对于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推进,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在新的世界时代格局下更好的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本论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以及本论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和简述。明晰研究本论题具有的理论根基及现实要求,为本论题的展开研究做理论和现实的铺垫。第二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解读。重点阐释基于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的实践和谐观的基本内容,明确马克思主义对和谐问题本质的科学理解,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马克思实践和谐观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和解读。第三部分,在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本论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1章 实践和谐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1.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谐观"
        1.1.1 马克思主义思考"和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
        1.1.2 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的实践理解——和谐的本质是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
        1.1.3 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谐观"的基本内容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谐观"的关系
        1.2.1 "实践和谐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1.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谐观"在中国的现实推进
第2章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的理论构想与基本特征
        2.1.1 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构想及基本特征
        2.1.2 科学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构想及基本特征
    2.2 马、恩理论构想的"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2.2.1 马、恩理论构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态与当代中国构建的社会主义运行状态的和谐
        2.2.2 马、恩理论构想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形态与当代中国构建的社会主义运行状态的和谐
    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关系
        2.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新认知
        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解决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运行状态和谐的一种有效机制
        2.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形态的现实基础和必要环节
第3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实践创新
    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创新
        3.1.1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
        3.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创新
    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
        3.2.1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历史探索
        3.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
    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实践创新
        3.3.1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及其理论根源
        3.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实践创新
结语 坚持从实践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新论[J]. 倪志安,朱杰.  探索. 2009(04)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现代模式[J]. 于金富,曲瑞琴.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9(02)
[3]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本质及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J]. 倪志安,王永崇.  探索. 2009(02)
[4]社会和谐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创新[J]. 贺善侃.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
[5]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而作[J]. 金枫.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6]现代性·乌托邦·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J]. 董四代,杨静娴.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启蒙[J]. 于桂芝,安启念.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07(10)
[8]论科学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J]. 李崇富.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5)
[9]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诉求[J]. 陈和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10]构建和谐社会: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J]. 卢汉龙.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605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05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