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需求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6:55
  需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需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建国至今,虽然生产力有了飞速发展,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科学发展观要求关注需求。”首先,厘清需求的内涵,按不同标准对需求进行分类,阐述需求的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能动性、层次性五大特征。其次,对需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逐一论证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因、需求影响社会发展的性质和面貌、需求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三个论点。最后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分析,明确科学发展观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和每个要求的具体指向。“全面发展”要求物质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和政治需求都得到满足;“协调发展”要求协调满足城乡、各区域、各阶层人民群众的需求;“可持续发...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理论依据和意义
        1.1.2 现实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点
2 科学发展观要求关注需求
    2.1 需求的含义、类型和特征
        2.1.1 需求的含义
        2.1.2 需求的类型
        2.1.3 需求的特征
    2.2 需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1 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
        2.2.2 需求影响社会发展的性质和面貌
        2.2.3 需求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
    2.3 科学发展观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
        2.3.1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3.2 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3.3 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 目前我国需求满足中存在的不足
    3.1 需求结构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3.1.1 需求结构不科学的具体表现
        3.1.2 需求结构不科学的消极影响
        3.1.3 需求结构不科学的成因分析
    3.2 需求满足程度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3.2.1 需求满足程度不均衡的具体表现
        3.2.2 需求满足程度不均衡的消极影响
        3.2.3 需求满足程度不均衡的成因分析
    3.3 需求满足方式与社会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3.3.1 需求满足方式不合理的具体表现
        3.3.2 需求满足方式不合理的消极影响
        3.3.3 需求满足方式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4.1 加强三大文明建设,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4.1.1 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
        4.1.2 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需求
        4.1.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2 统筹兼顾,协调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4.2.1 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需求
        4.2.2 统筹区域发展,满足各区域人民群众的需求
        4.2.3 统筹社会分配,满足各阶层人民群众的需求
    4.3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4.3.1 实现价值观念转变
        4.3.2 健全生态伦理制度
        4.3.3 提倡环保行为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 钱之佳,萧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2]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 周正跃.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08(04)
[3]“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发展及现实意义探析[J]. 杜明义.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7(03)
[4]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葛恒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5]从社会再生产到有效需求:马克思宏观体系新探索[J]. 王璐,李亚.  南京社会科学. 2006(11)
[6]探求人的能力与需求矛盾的良性互动——经济哲学视角中的科学发展观[J]. 何建津.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8)
[7]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与重构[J]. 高连克.  科学社会主义. 2006(04)
[8]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J]. 丰子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9]需求与需求函数[J]. 郝乐.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10]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重构人与自然关系[J]. 杨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01)

博士论文
[1]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D]. 刘士文.中共中央党校 2008



本文编号:3606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06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a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