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手稿》在马克思哲学创立过程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2-01-24 21:02
本文从分析《手稿》中的哲学思想入手,确定了《手稿》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历史地位,认为其实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决定性的转变”。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揭示了《手稿》在“对象性的活动”的基础上确立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原则,并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二部分阐述了《手稿》对自然和人的问题的科学理解;第三部分论证了《手稿》在解构黑格尔历史观的同时完成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奠基工作。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手稿》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原则
(一) “对象性的活动”的思想渊源
(二) “对象性的活动”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关系
二、 《手稿》科学地阐明了自然和人的问题
(一) “对象性的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可证明性问题
(二) 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人的实现和现实
三、 《手稿》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
(一) 解构黑格尔历史观的前提
(二) 奠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
结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J]. 高清海,孙利天. 天津社会科学. 2001(05)
[2]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J]. 吴晓明. 江苏社会科学. 2000(06)
[3]在存在论革命的本质渊源中洞察历史唯物主义[J]. 王德峰. 江苏社会科学. 2000(06)
[4]论异化劳动学说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意义[J]. 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5]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微[J]. 吴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4)
[6]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J]. 邓晓芒. 江海学刊. 1996(03)
[7]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J]. 俞吾金. 中国社会科学. 1995(06)
本文编号:3607296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手稿》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原则
(一) “对象性的活动”的思想渊源
(二) “对象性的活动”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关系
二、 《手稿》科学地阐明了自然和人的问题
(一) “对象性的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可证明性问题
(二) 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人的实现和现实
三、 《手稿》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
(一) 解构黑格尔历史观的前提
(二) 奠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
结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J]. 高清海,孙利天. 天津社会科学. 2001(05)
[2]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J]. 吴晓明. 江苏社会科学. 2000(06)
[3]在存在论革命的本质渊源中洞察历史唯物主义[J]. 王德峰. 江苏社会科学. 2000(06)
[4]论异化劳动学说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意义[J]. 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5]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微[J]. 吴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4)
[6]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J]. 邓晓芒. 江海学刊. 1996(03)
[7]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J]. 俞吾金. 中国社会科学. 1995(06)
本文编号:3607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0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