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与实践新探
发布时间:2022-07-14 19:55
建国之初的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集团针锋对立,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逐渐成为主要的斗争方式。和平演变战略具有针对中国的特殊性,主要体现是:重视对中国下一代的影响;重视对中国进行经济控制,希望通过改变中国的经济性质以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重视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教育方面进行渗透;重视对中国政府官员的拉拢和腐蚀,竭力促成和加剧腐败现象,激化党群矛盾,引起执政危机;重视对中国的情报收集和人员策反的工作。毛泽东反和平演变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有:重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反和平演变提供物质保障;重视党建工作和反腐败斗争,通过反腐败防止和平演变;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重视反对修正主义。在当代,毛泽东反和平演变的思想仍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为和平演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必须坚持经济建设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毛泽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斗争的勇气是反和平演变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终始不渝重视反腐败工作,抓住了反和平演变战略的关键原则。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形成和发展
(一) 和平演变战略产生的世界政治背景
(二) 和平演变战略的形成过程
(三) 和平演变战略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实质
二、西方针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和实践
(一) 利用“岛链”围堵对中国施加强大军事压力
(二) 利用宣传阵地向中国发起全面舆论攻势
(三) 利用人权、宗教和民族问题为和平演变制造借口
(四) 利用经济技术交流机会推进和平演变战略
(五) 利用直接思想文化交流对中国青年进行西方价值观灌输
(六) 西方的情报机关是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
三、毛泽东反和平演变的思想与实践
(一) 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防止和平演变奠定物质基础
(二)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防止和平演变提供内在保证
(三) 重视教育和培养接班人为防止和平演变准备持久动力
(四) 注意反对修正主义为防止和平演变构建理论指南
四、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与实践的失误
五、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与实践对当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是防止和平演变的基础保障
(二)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防止和平演变的重要法宝
(三) 坚定不移反腐败是提高反和平演变能力的内在保证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J]. 朱桂莲. 理论月刊. 2007(01)
[2]大战略、遏制战略与隐蔽行动等诸战略——美国的冷战战略析论[J]. 白建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3]90年代以来国内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评述[J]. 张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4]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J]. 刘建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本文编号:3661776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形成和发展
(一) 和平演变战略产生的世界政治背景
(二) 和平演变战略的形成过程
(三) 和平演变战略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实质
二、西方针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和实践
(一) 利用“岛链”围堵对中国施加强大军事压力
(二) 利用宣传阵地向中国发起全面舆论攻势
(三) 利用人权、宗教和民族问题为和平演变制造借口
(四) 利用经济技术交流机会推进和平演变战略
(五) 利用直接思想文化交流对中国青年进行西方价值观灌输
(六) 西方的情报机关是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
三、毛泽东反和平演变的思想与实践
(一) 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防止和平演变奠定物质基础
(二)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防止和平演变提供内在保证
(三) 重视教育和培养接班人为防止和平演变准备持久动力
(四) 注意反对修正主义为防止和平演变构建理论指南
四、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与实践的失误
五、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与实践对当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是防止和平演变的基础保障
(二)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防止和平演变的重要法宝
(三) 坚定不移反腐败是提高反和平演变能力的内在保证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J]. 朱桂莲. 理论月刊. 2007(01)
[2]大战略、遏制战略与隐蔽行动等诸战略——美国的冷战战略析论[J]. 白建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3]90年代以来国内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评述[J]. 张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4]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J]. 刘建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本文编号:3661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6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