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由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20:23

  本文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由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手稿》是马克思自由思想的重要转折点,其中关于自由理论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马克思《手稿》的自由思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追溯了《手稿》之前的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思想,阐释了《手稿》中马克思对康德与黑格尔自由思想的继承与超越之处。马克思在《手稿》中就自由问题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探讨:马克思以人类学为视角探讨了人的类本质与自由的关系,他认为“自由有意识的活动”、社会联系、需要是人的类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人因此获得了自由;马克思以美学为视角探讨了美与自由的关系,他认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感性的形象构成了美的本质与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人因此获得了自由;马克思以异化为视角探讨了异化劳动与自由的关系,他认为由于异化的存在,一切变的不再自由,只有扬弃异化才能回归人自由的本质;马克思以经济学为视角探讨了货币与自由的关系,他认为货币是为了适应人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货币本身是自由的,但由于被不同的人占有和支配,造成了货币的异化,使货币具有了不自由的属性,人类通过扬弃私有制重新获得货币自由的本性;马克思以社会历史为视角探讨了共产主义与自由的关系,他阐释了共产主义的内涵,并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类真正获得自由的理想社会,此时,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论文最后论述了《手稿》自由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手稿》 自由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一、序言10-18
  • (一) 问题的提出10
  • (二) 选题的意义10-11
  • 1. 理论意义10-11
  • 2. 现实意义11
  • (三)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1-16
  • 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析15-16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6
  • 1.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16
  • 2. 本论文的创新点16
  • (五) 论文研究思路16-18
  • 二、《手稿》自由思想的理论渊源18-25
  • (一) 康德的自由思想18-20
  • 1. 先验自由18-19
  • 2. 实践自由19
  • 3. 自由感19-20
  • (二) 黑格尔的自由思想20-21
  • 1. 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20
  • 2. 理性自由到历史性自由20-21
  • 3. 抽象自由到具体、现实的自由21
  • (三) 马克思早期的自由思想21-25
  • 1. 马克思对康德、黑格尔自由思想的超越21-23
  • 2. 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的萌芽23-25
  • 三、《手稿》自由思想的基本内容25-41
  • (一) 人的类本质与自由25-27
  • 1. 人的类本质的提出25-26
  • 2. 人的类本质即自由有意识的活动26-27
  • (二) 美与自由27-30
  • 1. 美学中的自由28
  • 2. 美的本质与特征28-29
  • 3. 真、善、美与自由29-30
  • (三) 异化劳动与自由30-33
  • 1. 异化劳动的提出30-31
  • 2. 异化劳动的内容31-33
  • 3. 扬弃异化33
  • (四) 货币与自由33-37
  • 1. 货币的本质34-35
  • 2. 货币的异化35-36
  • 3. 货币异化的消失与自由的实现36-37
  • (五) 共产主义与自由37-41
  • 1. 对资本主义“自由”的批判37
  • 2. 对以往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37-38
  • 3. 共产主义中的自由38-41
  • 四、《手稿》自由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41-45
  • (一) 《手稿》自由思想的历史地位41-42
  • 1.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发展历程41
  • 2. 《手稿》自由思想的历史作用41-42
  • (二) 《手稿》自由思想的现实意义42-45
  • 1.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42-43
  • 2.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43
  • 3. 倡导自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3-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

  本文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由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6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a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