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中的“自我”与“他者”

发布时间:2022-11-06 14:21
  自我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是西方近代哲学是一个重要的论题,自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以来,自我成为了西方近代主体论哲学的理论基点。如何理解自我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西方近代哲学家们无法回避的论题。西方近代哲学家们都以这样或那样方式对此作了解答,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论及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根本超越。然而,人们在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关联性。对于西方近代哲学的自我及自我与他者关系这一论题,学术界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现实的人的历史活动的具体分析,而消除了这一论题。本文笔者认为,与学术界的这一看法相反,马克思的哲学中,自我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论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依然存在,并且通过交往理论而得到了创新性的解决。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抽象阐发历史问题,而是通过批判继承的方式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来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究人的本质,实现了人类哲学思维范式根本性转变,这也为马克思...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三 研究方式与方法
    四 结构与主要思想
第一章 西方近代哲学对“自我”与“他者”的理论探求
    1.1 自我意识与自我
    1.2 笛卡儿与休谟对“自我”的理性思考
        1.2.1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1.2.2 休谟的自我学说
    1.3 德国古典哲学对“自我”与“他者”的理论构建
        1.3.1 康德的先验意识与自在之物
        1.3.2 黑格尔哲学中的主体异化
        1.3.3 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对以往哲学在“自我”与“他者”问题上的理论批判
    2.1 以往哲学在“自我”与“他者”问题上的理论缺陷
    2.2 马克思在“自我”与“他者”问题上的理论突破——走向生活世界
第三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对“自我”与“他者”问题的理性重建
    3.1 马克思哲学对“自我”与“他者”的历史性解读
    3.2 交往实践是“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桥梁”
    3.3 交往实践中“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历史性生成
    3.4 “自我”与“他者”交往实践中彰显“类意识”
        3.4.1 “类”与“类意识”
        3.4.2 “类意识”在“自我”与“他者”关系中的意义
第四章 马克思的“自我”与“他者”论的当代意义
    4.1 全球化境域下的“自我”与“他者”关系现状
        4.1.1 全球化境域及其要求
        4.1.2 全球化境域下的发展理念
    4.2 和谐的“自我”与“他者”关系何以可能
        4.2.1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4.2.2 人与自然的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以社会发展为视角[J]. 王秀芹,杨绍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马克思交往观视角上人的三重本质探究[J]. 刘明合.  理论探讨. 2007(06)
[3]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与历史自然——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概念发生逻辑研究[J]. 姚顺良,刘怀玉.  河北学刊. 2007(05)
[4]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J]. 赵玲,王妍.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2)
[5]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J]. 姜喜咏.  求实. 2007(02)
[6]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论析[J]. 陈天林.  理论导刊. 2006(09)
[7]以人为本的人学沉思——历史、可能、现实的三重视域[J]. 陈曙光.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08)
[8]交往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J]. 李素霞,李延江.  理论探讨. 2005(05)
[9]“类意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方向[J]. 曹亚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12)
[10]马克思:对个人、自我的真实存在的探寻──从费尔巴哈到施蒂纳的比较与考察[J]. 张文喜.  江汉论坛. 2000(07)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姜宝贺.北京交通大学 2008
[2]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 王秀丽.新疆大学 2007
[3]全球化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D]. 许敬辉.河北师范大学 2007
[4]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到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D]. 胡振江.黑龙江大学 2006
[5]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王晓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6]从全球化看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D]. 林建.四川大学 2005
[7]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李琦.郑州大学 2005
[8]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研究[D]. 韩小荣.广西师范大学 2005
[9]简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邵春波.西南交通大学 2004
[10]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与时代发展[D]. 项松林.安徽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03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03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