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批判民粹主义及其不彻底性讨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8 21:36
  毛泽东与民粹主义关系是学术界争论较大、又很难把握的一个问题。理论界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很多,对这场讨论的梳理也曾见到,但梳理得不够深刻,所以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这场争论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并在胡绳一派观点的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拓展,以便使关心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人更清楚地了解关于毛泽东与民粹主义关系认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对人们认识和研究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对目前这场争论进行系统的梳理,本文认为在这场争论中国内学者对外国学者关于“毛泽东是一个民粹主义者”的观点,给予了一致的否定,并结合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通过阐述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中苏、中美关系,对中国革命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对农民问题和资本主义问题的正确分析,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贡献来说明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又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这场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毛泽东晚年是否具有民粹主义倾向。以胡绳老先生为中心的一些学...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80年代的争论
        1.1.2 世纪之交的争论
    1.2 关于争论的主要观点
        1.2.1 认为毛泽东晚年犯过民粹主义错误
        1.2.2 认为毛泽东从未犯过民粹主义错误
        1.2.3 认为中国不存在民粹主义
    1.3 关于争论的焦点
第2章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
    2.1 对历史上的民粹主义的再认识
        2.1.1 民粹主义是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
        2.1.2 不同派别民粹主义具有相同特征
    2.2 毛泽东批判民粹主义的历史背景
        2.2.1 早期共产党人对民粹主义的批判是对毛泽东批判民粹主义的启示
        2.2.2 中国革命经验是毛泽东对民粹主义批判的直接动力
        2.2.3 中苏中美关系及未来战略构想是毛泽东批判民粹主义的现实出发点
    2.3 以毛泽东批判民粹主义为据,证明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
        2.3.1 从“重视农民”到“改造农民”是毛泽东批判民粹主义的基本落脚点
        2.3.2 从《新民主主义论》到《论联合政府》,毛泽东从对资本主义的肯定到对民粹主义的批判
第3章 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民粹主义
    3.1 胡绳提出:“一张白纸说”是毛泽东民粹主义倾向的一个表现
        3.1.1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的正确性
        3.1.2 对“一张白纸说”的分析
    3.2 胡岩认为:“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毛泽东民粹主义倾向的典型表现
        3.2.1 农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出
        3.2.2 农民对初级社的积极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3.3 胡绳等对毛泽东具有民粹主义思想的根源分析
        3.3.1 小农经济是民粹主义产生的温床
        3.3.2 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影响
        3.3.3 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不彻底
第4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声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思想轨迹探析[J]. 刘秀萍.  党的文献. 2003(03)
[2]关于国内民粹主义研究的几点讨论[J]. 李伟.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01)
[3]关于毛泽东是否犯了民粹主义错误的争论概述(下篇)[J]. 孙学文,李建斌.  党史文汇. 2000(07)
[4]关于毛泽东是否犯了民粹主义错误的争论概述(中篇)[J]. 孙学文,李建斌.  党史文汇. 2000(06)
[5]关于毛泽东是否犯了民粹主义错误的争论概述(上篇)[J]. 孙学文,李建斌.  党史文汇. 2000(05)
[6]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与民粹主义研究综述[J]. 刘志光,王磊,苏鸿.  中共党史研究. 2000(02)
[7]“民粹主义帽子”的由来[J]. 金台生.  真理的追求. 2000(02)
[8]应当尊重胡绳教授的原意[J]. 林庭芳.  中共党史研究. 2000(01)
[9]也评毛泽东的“一张白纸”说[J]. 王也扬.  中共党史研究. 1999(06)
[10]关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若干问题的讨论[J]. 黄如桐.  中共党史研究. 1999(06)



本文编号:3704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04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