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23 09:59
  在全球化浪潮下,一些西方国家反华势力公开利用宗教问题干涉我国内政,插手我国宗教事务,同时西方宗教势力还通过抢占文化舆论阵地,不断侵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我国面临着宗教渗透等问题的挑战。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做出了明确指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1))因此,本文选择回到马克思,即通过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宗教观,深入挖掘马克思宗教观的基本内涵,用马克思宗教观来更好的指导当下我国的宗教工作。马克思并没有专门论述宗教的一个体系,也没有关于宗教的论述的一本具体的书籍,因此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力图还原马克思宗教观的原意,同时采用调查研究法分析当前我国宗教问题的现实状况,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马克思宗教观的启示探析。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的的产生的条件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将马克思...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马克思宗教观的产生条件和形成过程
    2.1 马克思宗教观的产生条件
        2.1.1 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2.1.2 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思想渊源
    2.2 形成过程
        2.2.1 萌芽阶段
        2.2.2 转变阶段
        2.2.3 形成阶段
        2.2.4 深化阶段
第3章 马克思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3.1 马克思对宗教的本质的认识
        3.1.1 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
        3.1.2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3.1.3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3.1.4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3.2 马克思对宗教产生的根源的揭示
        3.2.1 自然根源
        3.2.2 社会根源
        3.2.3 认识根源
    3.3 马克思对宗教的消亡论的论述
第4章 当今我国社会宗教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4.1 当今我国社会宗教问题的表现
        4.1.1 信教人数持续增加
        4.1.2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4.1.3 宗教信仰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与扩张
        4.1.4 民族宗教问题日趋敏感复杂
    4.2 当今我国社会宗教问题的影响因素
        4.2.1 宗教社会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
        4.2.2 西方利用“宗教幌子”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4.2.3 宗教极端主义和外国分裂势力的影响
第5章 马克思宗教观的当代价值
    5.1 为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5.2 为新时代中国宗教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5.2.1 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5.2.2 依法从事管理宗教事务
        5.2.3 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5.2.4 引导宗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5.3 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5.3.1 合理利用宗教的积极社会作用
        5.3.2 尽量消除宗教的消极影响
第6章 结论
致谢
高校学生信仰宗教问题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8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48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