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
发布时间:2023-03-20 03:00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异化的主体是人,异化条件下是人的本质的丧失和扭曲,是生命价值遭到贬低。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力显著提高,异化摆脱了生存需要带来的威胁,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广度上更加全面,在深度上更加透彻,尤其是人内心层面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异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又处在价值取向形成、发展和塑造的关键阶段,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稳定、国家民族的复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的思想层面的关注是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青年价值取向的核心关照,对于人的精神解放的追求,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二者的共同目标。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涵、特点、当代表现及其异化消解路径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主要表现、原因和解决路径之间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密切关联,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异化消解路径可以为纠正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找出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就是马克思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表现及影响—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主要表现—原因分析—路径解决。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为研...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缘由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1.3.3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第2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容阐释
2.1 异化理论的四个规定
2.1.1 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2.1.2 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
2.1.3 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2.1.4 人与人相异化
2.2 异化理论的概念解析
2.2.1 异化理论中“劳动”与“异化”的关系
2.2.2 异化与对象化、外化、物化概念的关系
2.2.3 对于“异化”本身的理解
2.2.4 现代化与异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2.3 异化的主要特点
2.3.1 主客体间的反客为主展现出颠倒的非人性
2.3.2 唯物主义的研究立场展现出强大的现实性
2.3.3 主客体间的高度对立展现出矛盾的对抗性
2.3.4 利益分化的阶级对立展现出残酷的剥削性
第3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
3.1 异化的当代表现
3.1.1 物质异化:劳动产品异化的当代表现
3.1.2 权力异化:劳动活动异化的当代表现
3.1.3 精神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的当代表现
3.1.4 社会关系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的当代表现
3.2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主要表现
3.2.1 青年价值取向的物质化
3.2.2 青年价值取向的享乐化
3.2.3 青年价值取向的矛盾化
3.2.4 青年价值取向的孤独化
3.3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原因分析
3.3.1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发展淡化了青年的价值追求
3.3.2 虚拟空间与现实境遇的强烈反差虚化了青年的实践品格
3.3.3 价值多元中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弱化了青年的思维能力
3.3.4 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泛化了青年的主体意识
第4章 异化的消解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纠正
4.1 消解劳动产品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物质化
4.1.1 坚持党对青年的领导,加强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
4.1.2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4.2 消解劳动活动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享乐化
4.2.1 坚持实践对青年的塑造,发扬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
4.2.2 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引导青年树立创新创造意识
4.3 消解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矛盾化
4.3.1 坚持理论对青年的指导,充实青年的精神世界
4.3.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丰盈主体意识
4.4 消解人与人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孤独化
4.4.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4.4.2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引导青年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4.4.3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青年涵养开放的世界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6548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缘由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1.3.3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第2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容阐释
2.1 异化理论的四个规定
2.1.1 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2.1.2 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
2.1.3 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2.1.4 人与人相异化
2.2 异化理论的概念解析
2.2.1 异化理论中“劳动”与“异化”的关系
2.2.2 异化与对象化、外化、物化概念的关系
2.2.3 对于“异化”本身的理解
2.2.4 现代化与异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2.3 异化的主要特点
2.3.1 主客体间的反客为主展现出颠倒的非人性
2.3.2 唯物主义的研究立场展现出强大的现实性
2.3.3 主客体间的高度对立展现出矛盾的对抗性
2.3.4 利益分化的阶级对立展现出残酷的剥削性
第3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偏差
3.1 异化的当代表现
3.1.1 物质异化:劳动产品异化的当代表现
3.1.2 权力异化:劳动活动异化的当代表现
3.1.3 精神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的当代表现
3.1.4 社会关系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的当代表现
3.2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主要表现
3.2.1 青年价值取向的物质化
3.2.2 青年价值取向的享乐化
3.2.3 青年价值取向的矛盾化
3.2.4 青年价值取向的孤独化
3.3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原因分析
3.3.1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发展淡化了青年的价值追求
3.3.2 虚拟空间与现实境遇的强烈反差虚化了青年的实践品格
3.3.3 价值多元中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弱化了青年的思维能力
3.3.4 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泛化了青年的主体意识
第4章 异化的消解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偏差的纠正
4.1 消解劳动产品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物质化
4.1.1 坚持党对青年的领导,加强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
4.1.2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4.2 消解劳动活动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享乐化
4.2.1 坚持实践对青年的塑造,发扬青年的艰苦奋斗精神
4.2.2 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引导青年树立创新创造意识
4.3 消解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矛盾化
4.3.1 坚持理论对青年的指导,充实青年的精神世界
4.3.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丰盈主体意识
4.4 消解人与人的异化,纠正青年价值取向的孤独化
4.4.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4.4.2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引导青年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4.4.3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青年涵养开放的世界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66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6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