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的生态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7 14:03
全球范围内“生产的自然条件”的严重破坏,以及展开保护“生产的自然条件”运动促使奥康纳在马克思逝世百余年后再次关注并重构“生产的自然条件”。奥康纳结合新社会运动,尤其是环保运动发展实践,批判吸收马克思生产条件理论和波兰尼社会理论,形成兼具批判性和现实性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其思想的出场路径是整体性的环境史观,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环境本身的发展历史,也同时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历史中的环境史观维度;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对“生产的自然条件”在“第二自然”意义上的界定,对“自然之自主运作性”和“自然之终极目的性”两大特征的强调,对“自然的生产力”和“自然的生产关系”的深度挖掘和自觉构建;其思想的批判性体现为对不同社会制度背景下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之中介的科学技术及国家主体的社会批判;其思想的完整性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和自然、社会主义和自然以及生态学社会主义与自然等三重关系周密递进式分析;其思想的局限性一是体现为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交互作用的辩证审视,从而相对削弱资本主义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削弱整个生态危机的全面性,二是体现为奥康纳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缺失“自然”线索的判断是站不...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
(二)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尚待深化
1、研究进展
2、存在问题
3、尚待深化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主要创新
一、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及现实渊源
(一)马克思生产条件理论
1、马克思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
2、马克思对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启发
(二)波兰尼的社会理论
1、波兰尼的“虚拟商品”
2、波兰尼对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影响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新社会运动的影响
1、可持续资本主义绝不可能实现
2、新社会运动使奥康纳关注到“生产自然条件”的新变化
二、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出场路径及主要内容
(一)奥康纳的环境史观
1、环境史的历史书写模式之演化
2、环境史是历史书写模式发展顶端
3、环境史是整体性的历史
(二)奥康纳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
1、“第二自然”意义之上的“生产的自然条件”
2、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的自然条件”
三、“自然条件”参与生产环节的中介及其再生产实现路径
(一)科学技术是资本与自然的中介
1、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与生态后果
2、科学技术的社会政治功能与生态危机
(二)国家主体是资本与自然的中介
1、“生产的自然条件”的资本化
2、“生产的自然条件”的政治化
(三)生态学社会主义与“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再生产
1、不同社会类型下“生产的自然条件”破坏原因
2、生态学社会主义实现自然条件的再生产
四、“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批判、借鉴与生态反思
(一)“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批判
1、一定程度削弱环境危机的全面性
2、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缺失“自然”线索的判断站不住脚
3、对“环境危机是发展性危机”的认识不全面、不彻底、不深刻
(二)“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借鉴价值
1、对传统生产力理论在生态维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2、对生产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本身自然的“三重保护”的强调
(三)“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所引发的生态反思
1、使用科技应从工具理性转向环境理性
2、国家决策应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810714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
(二)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尚待深化
1、研究进展
2、存在问题
3、尚待深化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主要创新
一、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及现实渊源
(一)马克思生产条件理论
1、马克思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
2、马克思对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启发
(二)波兰尼的社会理论
1、波兰尼的“虚拟商品”
2、波兰尼对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影响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新社会运动的影响
1、可持续资本主义绝不可能实现
2、新社会运动使奥康纳关注到“生产自然条件”的新变化
二、奥康纳“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出场路径及主要内容
(一)奥康纳的环境史观
1、环境史的历史书写模式之演化
2、环境史是历史书写模式发展顶端
3、环境史是整体性的历史
(二)奥康纳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
1、“第二自然”意义之上的“生产的自然条件”
2、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的自然条件”
三、“自然条件”参与生产环节的中介及其再生产实现路径
(一)科学技术是资本与自然的中介
1、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与生态后果
2、科学技术的社会政治功能与生态危机
(二)国家主体是资本与自然的中介
1、“生产的自然条件”的资本化
2、“生产的自然条件”的政治化
(三)生态学社会主义与“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再生产
1、不同社会类型下“生产的自然条件”破坏原因
2、生态学社会主义实现自然条件的再生产
四、“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批判、借鉴与生态反思
(一)“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批判
1、一定程度削弱环境危机的全面性
2、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缺失“自然”线索的判断站不住脚
3、对“环境危机是发展性危机”的认识不全面、不彻底、不深刻
(二)“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借鉴价值
1、对传统生产力理论在生态维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2、对生产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本身自然的“三重保护”的强调
(三)“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所引发的生态反思
1、使用科技应从工具理性转向环境理性
2、国家决策应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810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1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