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为例
发布时间:2023-10-06 14:55
本文以延安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为例,结合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从传播学角度对延安时期我党如何运用大众媒介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初步研究。文章概述了《解放日报》的历史沿革、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举措及特色,较深入地分析了《解放日报》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大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深入人心提供了舆论支撑;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提供了媒体平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论文初步总结了延安《解放日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加强传播主体的理论修养、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善用传播谋略、注重传播效果等基本历史经验,对当前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大众媒介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况
2.1 早期大众传媒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
2.2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情况
2.2.1 马列理论学习兴起高潮
2.2.2 马列著作大量出版发行
2.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广泛开展
2.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
2.3.1 以教育活动为基本依托
2.3.2 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2.3.3 以大众传媒为重要渠道
第三章 《解放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举措与特点
3.1 延安《解放日报》的历史沿革
3.1.1 前身:《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
3.1.2 初创:性质和主旨的确立
3.1.3 成熟:“完全”党报的成型
3.2 《解放日报》的传播举措
3.2.1 组织传播“网络化”
3.2.2 典型化传播鼓励示范
3.2.3 传播主体精英与大众相结合
3.3 《解放日报》的传播特点
3.3.1 版面内容多样化
3.3.2 语言形式通俗化
3.3.3 传受关系互动化
第四章 《解放日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4.1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深入人心提供了舆论支撑
4.1.1 加深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认知
4.1.2 加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同
4.1.3 促使大众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
4.2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4.2.1 承载了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重大历史任务
4.2.2 见证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界定
4.3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3.1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4.3.2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4.3.3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事业进行了人才准备
第五章 《解放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5.1 加强传播主体的理论修养是坚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向的根本保证
5.1.1 加强传播主体的党性修养
5.1.2 强化传播主体的大众传媒意识
5.2 善用传播谋略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的必循之规
5.2.1 贴近群众,增强亲和力吸引力
5.2.2 及时褒贬,加强报纸战斗力
5.2.3 善用时机,占领舆论制高点
5.2.4 设置议程,掀起学习高潮
5.3 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立足点
5.3.1 进行受众分析,关注受众心理
5.3.2 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5.3.3 建立和谐畅通的传受关系
5.4 加强传播效果研究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的必然要求
5.4.1 注重运用大众传播效果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5.4.2 正确对待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
5.4.3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传播平台和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A
附录 B
附录 C
本文编号:3851918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况
2.1 早期大众传媒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
2.2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情况
2.2.1 马列理论学习兴起高潮
2.2.2 马列著作大量出版发行
2.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广泛开展
2.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
2.3.1 以教育活动为基本依托
2.3.2 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2.3.3 以大众传媒为重要渠道
第三章 《解放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举措与特点
3.1 延安《解放日报》的历史沿革
3.1.1 前身:《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
3.1.2 初创:性质和主旨的确立
3.1.3 成熟:“完全”党报的成型
3.2 《解放日报》的传播举措
3.2.1 组织传播“网络化”
3.2.2 典型化传播鼓励示范
3.2.3 传播主体精英与大众相结合
3.3 《解放日报》的传播特点
3.3.1 版面内容多样化
3.3.2 语言形式通俗化
3.3.3 传受关系互动化
第四章 《解放日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4.1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深入人心提供了舆论支撑
4.1.1 加深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认知
4.1.2 加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同
4.1.3 促使大众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
4.2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4.2.1 承载了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重大历史任务
4.2.2 见证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界定
4.3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3.1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4.3.2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4.3.3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事业进行了人才准备
第五章 《解放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5.1 加强传播主体的理论修养是坚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向的根本保证
5.1.1 加强传播主体的党性修养
5.1.2 强化传播主体的大众传媒意识
5.2 善用传播谋略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的必循之规
5.2.1 贴近群众,增强亲和力吸引力
5.2.2 及时褒贬,加强报纸战斗力
5.2.3 善用时机,占领舆论制高点
5.2.4 设置议程,掀起学习高潮
5.3 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立足点
5.3.1 进行受众分析,关注受众心理
5.3.2 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5.3.3 建立和谐畅通的传受关系
5.4 加强传播效果研究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的必然要求
5.4.1 注重运用大众传播效果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5.4.2 正确对待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
5.4.3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传播平台和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A
附录 B
附录 C
本文编号:3851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5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