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5 23:46
马克思是最早对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进行反思的哲学家之一。马克思认为城乡分离在特定时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能够通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集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马克思也看到城乡分离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对立。马克思不仅分析了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危害,而且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愿景和路径,指出“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尽管马克思反思的对象是资本主义,但由于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薄弱,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也会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对这些国家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日益明显,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拥挤与农村荒芜的双重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充分各自优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研究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就是充分挖掘理论创新资源,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城乡融合中的制度优势。论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文献阅读,从马克思独撰和合著的文本出发...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背景分析
2.1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时代背景
2.1.1 城市的兴起
2.1.2 农村的衰落
2.2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思想背景
2.2.1 古典哲学家对城乡分离的反思
2.2.2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城乡一体的向往
2.2.3 政治经济学家对城乡差别的探讨
第3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3.1 城乡对立的严重后果
3.1.1 影响经济发展
3.1.2 恶化自然生态
3.1.3 加剧人的异化
3.2 城乡对立的原因分析
3.2.1 三次社会分工是历史基础
3.2.2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根本原因
3.2.3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终极原因
3.3 城乡对立的解决路径
3.3.1 破除生产力的桎梏
3.3.2 消灭私有制的束缚
3.3.3 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第4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显著特征
4.1 坚持辩证思维
4.1.1 城乡对立的善恶二重性
4.1.2 城乡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4.2 立足人的发展
4.2.1 城乡对立与抽象人的形成
4.2.2 城乡融合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3 追问制度根源
4.3.1 城乡分离的制度前提
4.3.2 城乡对立的制度基础
4.3.3 城乡融合的制度超越
第5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继承发展
5.1 列宁对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继承
5.1.1 列宁对城乡融合理论的认识
5.1.2 列宁看待城乡融合的影响
5.1.3 列宁推进城乡融合的实践
5.2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反思
5.2.1 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城乡分离的批判
5.2.2 卡斯特关于城乡融合理论的独特视野
5.2.3 大卫哈维对城乡不平衡空间的思考
5.3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中国化
5.3.1 毛泽东思想中的城乡融合理论
5.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城乡融合理论
第6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当代启示
6.1 遵循城乡融合的客观规律
6.1.1 城乡融合的经济规律
6.1.2 城乡融合的生态规律
6.1.3 城乡融合的政治保障
6.2 明确城乡融合的价值目标
6.2.1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6.2.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3 突破城乡融合的重点难点
6.3.1 努力破除城乡二元格局
6.3.2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911017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背景分析
2.1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时代背景
2.1.1 城市的兴起
2.1.2 农村的衰落
2.2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思想背景
2.2.1 古典哲学家对城乡分离的反思
2.2.2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城乡一体的向往
2.2.3 政治经济学家对城乡差别的探讨
第3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3.1 城乡对立的严重后果
3.1.1 影响经济发展
3.1.2 恶化自然生态
3.1.3 加剧人的异化
3.2 城乡对立的原因分析
3.2.1 三次社会分工是历史基础
3.2.2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根本原因
3.2.3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终极原因
3.3 城乡对立的解决路径
3.3.1 破除生产力的桎梏
3.3.2 消灭私有制的束缚
3.3.3 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第4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显著特征
4.1 坚持辩证思维
4.1.1 城乡对立的善恶二重性
4.1.2 城乡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4.2 立足人的发展
4.2.1 城乡对立与抽象人的形成
4.2.2 城乡融合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3 追问制度根源
4.3.1 城乡分离的制度前提
4.3.2 城乡对立的制度基础
4.3.3 城乡融合的制度超越
第5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继承发展
5.1 列宁对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继承
5.1.1 列宁对城乡融合理论的认识
5.1.2 列宁看待城乡融合的影响
5.1.3 列宁推进城乡融合的实践
5.2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反思
5.2.1 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城乡分离的批判
5.2.2 卡斯特关于城乡融合理论的独特视野
5.2.3 大卫哈维对城乡不平衡空间的思考
5.3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中国化
5.3.1 毛泽东思想中的城乡融合理论
5.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城乡融合理论
第6章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的当代启示
6.1 遵循城乡融合的客观规律
6.1.1 城乡融合的经济规律
6.1.2 城乡融合的生态规律
6.1.3 城乡融合的政治保障
6.2 明确城乡融合的价值目标
6.2.1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6.2.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3 突破城乡融合的重点难点
6.3.1 努力破除城乡二元格局
6.3.2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911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1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