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与融合—湖湘文化影响下的青年毛泽东新民理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12-29 23:46
毛泽东出生于19世纪之末,其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之际。空前的民族危机促使众多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新民大潮中,毛泽东亦是其中的一员。他生于传统中国,湖湘文化铸就了他一生难以磨灭的性格特质;他起于民族危亡,新民思潮塑造了他天下为任的救国情怀。两种文化的交融,促成了青年毛泽东的新民理想和实践之路。 尽管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但他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人生磨砺。从他走出韶山的那一刻起,面对破碎的河山,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各种思潮的激荡下,他观察、他思索、他继承、他吸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新民自觉之路。 首先,本文拟用历史学、文化学来研究湖湘文化影响下的青年毛泽东的新民思想和实践。采取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年毛泽东在新民思想和湖湘文化传统的双重影响下进行总体的综合和归纳,探寻这一时期青年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和发展。 其次是以青年毛泽东的新民理想的形成为主线,通过青年毛泽东在“新民思潮”和湖湘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复杂的文化和社会现实背景,探讨青年毛泽东新民理想的构成元素。 最后是以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追求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对湖湘文化影响下的青年毛泽...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青年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及文化背景
第一节 湖湘文化精神特质
一、湖湘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演变
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
第二节 "新民思潮"的兴起及其内涵
一、"新民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新民思潮"的内涵
第三节 "新民思潮"与湖湘文化的契合
一、湖湘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新民思潮"的传播
二、"新民思潮"和湖湘文化的融合性
三、少年毛泽东的湖湘文化启蒙教育
第二章 青年毛泽东新民理想的初步萌发和实践(1910—湖南第一师范后期)
第一节 新民理想的初步萌发
一、梁启超等人的新民思想的影响
二、西方思想武器的运用
三、湖湘文化的不断浸润
四、从湖湘文化的"追求本源"到"人心民心"的改造
第二节 新民理想的初步实践
一、文化改造的基本路径
二、野蛮体魄,强健体质
三、注重交友和团体力量
四、民族主义爱国情操的初步检验
第三章 青年毛泽东新民理想基本内涵和多方实践(湖南第一师范后期--1919)
第一节 新民理想的基本内涵
一、高扬个人精神主体意识
二、达济天下的圣贤救世观
三、心物二元论的世界观
四、理智面对中西文化
第二节 新民理想的多方实践
一、改造民智的努力
二、重新诠释新民
三、空想主义的"新村"实验
四、温和革命的实践
五、开始重视民众的力量和物质的作用
第四章 青年毛泽东理想国民的自身超越(1919--1921)
第一节 五四前后新民思想的逐步转变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对新村空想主义的反思
三、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的反思
第二节 湖湘文化影响下的新民思想及世界观的转变
一、世界观的初步转变
二、圣贤救世向民众联合的初步转变
三、进化观点向阶级斗争观点的初步转变
四、理想人格的初步塑造
第三节 初步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一、两次北京之行
二、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
三、初步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21465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青年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及文化背景
第一节 湖湘文化精神特质
一、湖湘文化的产生、发展及演变
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
第二节 "新民思潮"的兴起及其内涵
一、"新民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新民思潮"的内涵
第三节 "新民思潮"与湖湘文化的契合
一、湖湘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新民思潮"的传播
二、"新民思潮"和湖湘文化的融合性
三、少年毛泽东的湖湘文化启蒙教育
第二章 青年毛泽东新民理想的初步萌发和实践(1910—湖南第一师范后期)
第一节 新民理想的初步萌发
一、梁启超等人的新民思想的影响
二、西方思想武器的运用
三、湖湘文化的不断浸润
四、从湖湘文化的"追求本源"到"人心民心"的改造
第二节 新民理想的初步实践
一、文化改造的基本路径
二、野蛮体魄,强健体质
三、注重交友和团体力量
四、民族主义爱国情操的初步检验
第三章 青年毛泽东新民理想基本内涵和多方实践(湖南第一师范后期--1919)
第一节 新民理想的基本内涵
一、高扬个人精神主体意识
二、达济天下的圣贤救世观
三、心物二元论的世界观
四、理智面对中西文化
第二节 新民理想的多方实践
一、改造民智的努力
二、重新诠释新民
三、空想主义的"新村"实验
四、温和革命的实践
五、开始重视民众的力量和物质的作用
第四章 青年毛泽东理想国民的自身超越(1919--1921)
第一节 五四前后新民思想的逐步转变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对新村空想主义的反思
三、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的反思
第二节 湖湘文化影响下的新民思想及世界观的转变
一、世界观的初步转变
二、圣贤救世向民众联合的初步转变
三、进化观点向阶级斗争观点的初步转变
四、理想人格的初步塑造
第三节 初步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一、两次北京之行
二、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
三、初步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21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02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