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发展视阈下的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31 00:04
本文关键词:不平衡发展视阈下的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创造性地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即蕴含着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先富共富思想。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不平衡发展是立足于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的,它起源于马克思,由列宁、毛泽东等传统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得到空间化的发展。这对于深化中国先富带动后富政策的认知、运用不平衡发展机制进行共同富裕实践有着非常明显的借鉴作用。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的政策,其理论依据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不平衡发展规律。“先富共富”是事物不平衡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的现实起点,共同富裕是由部分先富逐步达到相对平衡的最终结果。“先富带动后富”的实质就是运用不平衡发展机制,通过承认并释放差异来打破平均主义,从而激发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实现生产力极大发展上的共同富裕。允许先富是我们尊重社会差异的必然选择,而社会差距则是这一选择带来的必然结果,并突出地表现为贫富差距。共同富裕的立足点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因此,这种不平衡发展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差距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不平衡,由此决定了我们只能采用“先富带动后富”这种非爆发式的飞跃作为向共同富裕进行质变的量变过程。我国由先富带动后富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外在地耦合了西方空间生产的不平衡发展社会进程,但是我国不平衡发展的“并时性结构”与西方国家有着目的上的以资为本与以人为本、性质上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道路上的剥夺空间与现代文明的本质不同。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地理不平衡发展、资本三级循环、空间的生产、空间政治性的理论对我国先富带动后富的不平衡发展道路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共同富裕 先富 不平衡发展 地理不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7
- 第一节 研究缘起9-11
- 第二节 选题意义11
- 一 理论意义11
- 二 现实意义11
- 第三节 研究现状11-15
- 一 关于先富共富思想的相关研究11-13
- 二 关于不平衡发展理论的研究13-14
- 三 关于不平衡发展理论与先富共富思想的研究14-15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5-16
- 第五节 创新点与难点16-17
- 第二章 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语境17-29
- 第一节 不平衡发展的哲学逻辑17-21
- 一 不平衡状态是事物发展的矛盾状态17-18
- 二 不平衡发展中的因果关系18-19
- 三 不平衡发展中的质量互变19
- 四 不平衡发展中的对抗性质19-20
- 五 不平衡发展中的对立统一20-21
- 第二节 不平衡发展的政治逻辑21-23
- 一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统治逻辑与发展动力的“不平衡结果”理论21-22
- 二 列宁的帝国主义不平衡发展及无产阶级革命不平衡发展理论22
- 三 毛泽东的中国经济政治不平衡及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22-23
- 第三节 不平衡发展的空间逻辑23-29
- 一 历时性“过程”和并时性“结构”24
- 二 地理不平衡发展理论24-26
- 三 社会空间理论26-29
- 第三章 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内涵解读29-40
- 第一节 共同富裕29-34
- 一 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基本立足点29-30
- 二 以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率为保障30-31
- 三 是物质积累与精神追求的统一31-32
- 四 是尊重劳动与承认差别的统一32-33
- 五 是反对平均主义与反对两极分化的统一33-34
- 第二节 “先富”的内涵解读34-40
- 一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制保证34-35
- 二 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前提条件35-36
- 三 以“两个大局”和“三步走”为战略路径36-37
- 四 以激励效应和帮扶效应为作用机制37-38
- 五 以宏观调控为实施保障38-40
- 第四章 以不平衡辩证法把握“先富共富”的历时性过程40-48
- 第一节 “先富共富”是事物不平衡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40-42
- 一 社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规律40-41
- 二 不平衡发展的双重社会价值41-42
- 第二节 “先富带后富”是正视差异的必然选择42-43
- 一 平均主义、同步富裕的实质是“假公平”42
- 二 承认差异是激发社会发展的动力42-43
- 第三节 社会差距是尊重社会差异的结果43-46
- 一 当前社会差距的非对抗性不平衡性质43-45
- 二 防止贫富差距走向社会两极分化45-46
- 第四节 把握“先富共富”的辩证统一关系46-48
- 一 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现实起点46-47
- 二 共同富裕是部分先富的最终结果47-48
- 第五章 以地理不平衡剖析“先富共富”的并时性结构48-56
- 第一节 本质不同48-51
- 一 目的上的以资为本与以人为本48-49
- 二 性质上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49-50
- 三 道路上的剥夺空间与现代文明50-51
- 第二节 现实路径51-56
- 一 两个大局与地理不平衡51-52
- 二 宏观调控与资本的循环52-53
- 三 激励示范与空间的生产53-54
- 四 政府主导与空间政治性54-56
- 结语56-60
- 参考文献60-6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基本信息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宇;;产业不平衡发展的效应分析及负面效应规避[J];学理论;2009年24期
2 齐p
本文编号:408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0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