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观及其当代发展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及其当代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危机是现代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伴随着现代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增加,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面对生存环境恶化和精神上漂泊的双重困境,迫使人们在思想层面重新反思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从哲学层面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贯穿马克思生态思想发展过程中,其生态观在不同时期著作中均有所体现。在生态论的维度上重新挖掘马克思经典文本,再现马克思生态观的原本形态,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可为解决中国现实的生态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首先,本文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来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马克思生态观是在批判与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生态观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人要争取自由、主动改造自然界的生态萌芽时期、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的成熟时期。其次,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生态观的内涵,即马克思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劳动连接了人与自然的纽带、人与自然关系制约人与人的关系。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生态问题的根源,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给环境和工人带来的灾难,指出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人类应该尊重与善待自然,合理的利用科技实现经济循环发展。第三,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等方面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论述了奥康纳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福斯特对马克思新陈代谢理论的重构、克沃尔的革命性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生态观的发展。最后,阐述了马克思生态观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综合了经济层面、文化意识层面、生态层面,论述了马克思生态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示作用,进而更好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
【关键词】:马克思 生态观 当代发展 美丽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X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一)研究目的9
- (二)研究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3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0-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2-13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3-15
- (一)研究方法13
- (二)创新点13-15
- 第一章 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来源和发展历程15-20
- 一、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来源15-17
- (一)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批判与继承15-16
- (二)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与继承16-17
- 二、马克思生态观的发展历程17-20
- (一)人要争取自由、主动改造自然界的生态萌芽17-18
- (二)实践人化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18-19
- (三)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的成熟19-20
- 第二章 马克思生态观的内涵20-29
- 一、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中蕴含的生态思想20-23
- (一)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20-21
- (二)劳动是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纽带21
-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1-22
- (四)人与人关系的制约22-23
- 二、对资本主义批判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23-26
- (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与生态问题23-25
- (二)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25-26
- 三、解决生态问题绿色理念中蕴含生态思想26-29
- (一)共产主义是生态和谐的理想社会26-27
- (二)尊重与善待自然27
- (三)利用科技发展循环经济27-29
-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29-37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29-32
- (一)对马克思置生态问题于社会背景考察观点的继承29-30
- (二)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逻辑框架的继承30-31
- (三)对马克思将人、自然与社会统一的观点的继承31
- (四)对马克思构建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31-32
-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观的发展32-34
- (一)奥康纳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32-33
- (二)克沃尔构建革命生态社会主义理论33
- (三)福斯特重构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33-34
-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发34-37
- (一)树立生态环境正义观34-35
- (二)建设生态和谐的幸福中国35-37
- 第四章 马克思生态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导37-42
- 一、马克思生态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支撑37-39
- (一)马克思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37-38
- (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支撑38
- (三)明确正确的生态道德文化价值观向导38-39
- 二、马克思生态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范导39-42
- (一)马克思生态观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实践指南39-40
- (二)树立绿色生态消费价值取向40
- (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40-42
- 结束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个人简介及发表的论文46-47
- 致谢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红;;从“三次提升”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J];理论月刊;2006年01期
2 袁红军;高宏;;先秦时期生态观述论[J];东南文化;2007年06期
3 唐逸;;欧洲人的生态观[J];中国投资;2008年01期
4 祝贺;;科尔沁博文化中的生态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5 王婷;李庆雷;李倩;;新农村建设中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教育与传承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21期
6 曹伟;现代城市生态观的嬗变[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陈昆满;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8 戴国琴;;浅论经济活动的生态观[J];林业经济;2008年05期
9 王立侠;;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生态观及其现实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8期
10 杨卫军;;论江泽民对马克思生态观的新发展[J];前沿;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莹;;战国儒道生态观比较[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郭亚全;;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科学发展[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胡鹏飞;;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生态观简论[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下)[C];2012年
4 魏颖;;中医药文化中的和谐生态观[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5 刘胜康;杨顺清;;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兼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A];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6 段多梅;;从《管子·地员》篇管窥我国古代的生态观[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7 黄燕;田贵平;竟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8 李国英;;21世纪我国水利发展的生态观[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屈丽蕊;高飞;;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3年
10 胡家祥;;中华文化讲求生态美的哲学基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郴州市环保局 曹国选;加强宣传教育 培养农民的生态观[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冯之浚;树立科学的生态观[N];经济参考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夏先清;唐古村:“香巴拉”的生态观[N];经济日报;2014年
4 程相占;探索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的统一之途[N];中华读书报;2014年
5 通讯员 何大为;哈巴河:矿业大县的生态观[N];阿勒泰日报(汉);2013年
6 [德] 伊林·费切尔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梦海 译;卡尔·马克思的生态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王春华;沿海建设须引入生态观[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朱同丹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总支书记 教授 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基[N];无锡日报;2013年
9 外宣;外商布局安徽生态观光业[N];安徽经济报;2013年
10 ;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N];文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姜国凡;马克思生态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侠;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观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郝小芳;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形成及其意义[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苏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当代中国意义[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杜建雨;马克思的实践生态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奕;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生态观思考[D];西南大学;2013年
6 赵永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盛明伟;马克思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D];兰州大学;2014年
8 蒋昕;《少年小树的教育》中的生态观[D];宁波大学;2014年
9 张静;马克思的生态观与共产主义的理想[D];辽宁大学;2014年
10 窦旭;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及其当代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2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