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的妥协观

发布时间:2017-06-17 08:40

  本文关键词:论列宁的妥协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列宁的妥协观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同时俄国成为矛盾的焦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喧嚷。列宁的妥协观的思想来源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妥协思想;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列宁亲身实践的经验;西方妥协传统。列宁的妥协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萌芽阶段(1904-1917年)、形成阶段(1917-1920年)、发展阶段(1921-1924年)。本文主要围绕什么是妥协、要不要妥协、如果要妥协又该如何妥协等问题来论述列宁的妥协观的。在现今的社会中,加强对列宁的妥协观的理论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全面论述了列宁的妥协观的内容。列宁把妥协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客观条件所迫而作出的正当的合理的妥协;一种是叛卖性的妥协。列宁认为要善于对具体的妥协进行分析,正确断定某一妥协的真实性质。他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运用灵活通融的妥协策略,对正当合理的妥协要充分利用,对叛卖性的妥协要进行无情的揭露和不调和的斗争。列宁认为妥协也是有限度和条件的,妥协要有秩序地退却,妥协策略运用的的关键是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列宁的妥协观具有深厚的唯物辩证法意蕴。列宁的妥协观充分运用和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也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妥协。列宁的妥协观的理论意义有: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妥协观的理论体系;为识别、批判“左”右倾机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其历史意义有:列宁时期列宁的妥协观在俄国的成功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宁的妥协观在中国的光辉运用。列宁的妥协观的当代价值有:为深化认识当代社会主义革命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通过暴力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家要把暴力与和平两种革命形式相结合;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 矛盾 妥协 妥协观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11
  • 1.2.2 实践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6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4 创新点16-18
  • 1.5.1 研究思路17
  • 1.5.2 研究方法17-18
  • 2 列宁的妥协观的形成和发展18-28
  • 2.1 列宁的妥协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18-21
  • 2.1.1 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18
  • 2.1.2 革命和战争成为时代主题18
  • 2.1.3 俄国成为矛盾的焦点18-20
  • 2.1.4“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喧嚷20-21
  • 2.2 列宁的妥协观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来源21-23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妥协思想21-22
  • 2.2.2 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22
  • 2.2.3 列宁亲身实践的经验22
  • 2.2.4 西方妥协传统22-23
  • 2.3 列宁的妥协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3-28
  • 2.3.1 列宁的妥协观的萌芽阶段(1904-1917年)23-24
  • 2.3.2 列宁的妥协观的形成阶段(1917-1920年)24-25
  • 2.3.3 列宁的妥协观的发展阶段(1921-1924年)25-28
  • 3 列宁的妥协观的主要内容28-34
  • 3.1 关于妥协的含义28
  • 3.2 关于妥协的性质28-29
  • 3.2.1 为客观条件所迫而作出的正当的合理的妥协28-29
  • 3.2.2 叛卖性的妥协29
  • 3.2.3 善于对具体的妥协进行分析29
  • 3.3 关于妥协的必要性29-30
  • 3.4 关于对待妥协的态度30-31
  • 3.4.1 对正当合理的妥协要充分利用30-31
  • 3.4.2 对叛卖性的妥协要进行无情的揭露和不调和的斗争31
  • 3.5 关于妥协的原则31-32
  • 3.5.1 妥协是有限度和条件的31-32
  • 3.5.2 要有秩序地退却32
  • 3.6 关于妥协策略运用的关键32-34
  • 4 列宁的妥协观的哲学意蕴34-40
  • 4.1 充分运用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34-36
  • 4.1.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34-35
  • 4.1.2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35
  • 4.1.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35-36
  • 4.2 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妥协36-40
  • 4.2.1 个人生活中的妥协36-37
  • 4.2.2 民族历史上的妥协37-40
  • 5 列宁的妥协观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40-46
  • 5.1 列宁的妥协观的理论意义40-42
  • 5.1.1 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妥协观的理论体系40-41
  • 5.1.2 为识别、批判“左”右倾机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41-42
  • 5.2 列宁的妥协观的历史意义42-46
  • 5.2.1 列宁时期列宁的妥协观在俄国的成功实践42-43
  • 5.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宁的妥协观在中国的光辉运用43-46
  • 6 列宁的妥协观的当代价值46-50
  • 6.1 为深化认识当代社会主义革命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46-47
  • 6.2 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7-50
  • 7 结束语50-52
  • 致谢52-54
  • 参考文献54-60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甫,蒋圣斐;论列宁从基层选拔新人的思想[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史方倩;论列宁先进文化思想的特点[J];人民论坛;2005年08期

3 张海龙;阿其图;;略论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宋才发;;论列宁的预测性思维[J];许昌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5 艾景学;论列宁反对“左倾”的斗争[J];学术交流;1995年04期

6 刘书越;试论列宁关于廉政建设的战略构想[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8年02期

7 钱崇涛;论列宁“最后构想”中的文化建设思想[J];浙江学刊;1998年05期

8 李立川,袁荟;试论列宁论辩语言的内在魅力─—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一点体会[J];第一师范学报;2000年01期

9 王晶雄;略论列宁晚期的文化革命思想[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10 尚延龄,尚缨;试论列宁的文学与政治观[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修倜;;论列宁的喜剧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葛媛媛;论列宁的妥协观[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朱俊;论列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伟;论列宁和平思想及其重要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任远;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山西大学;2011年

5 吴书丛;论列宁的监察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谭和平;论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公开性原则[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董慧芳;论列宁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D];扬州大学;2010年

8 杨学成;论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历史地位[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伟丽;论列宁建设和改革国家机关的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列宁的妥协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57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