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媒体是思想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全新场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新媒体虚拟时空中并未被遮蔽,相反却突显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关注新媒体境遇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掌握传播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机制,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资源,强化话语监控和制度规范,营造积极健康而又合理有序的虚拟话语空间,巩固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权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9BZXJ02)
【分类号】:D61;A811
【正文快照】: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代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改变了意识形态传播的传统生态,构成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全新场域,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柏生;浅析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吕治国;;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9期
3 毕研韬;;解放媒体 复兴中华[J];青年记者;2008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云瑞,颜杰峰;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11期
2 宋惠昌;关于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几个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3 田心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4 陶玉泉;论意识形态功能[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5 张保权;;论意识形态在维护政权安全中的战略作用[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6 梅荣政;王飞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言实;;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求知;2005年09期
8 周兴文;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初探[J];社会科学;1993年07期
9 陆月娟;;20世纪90年代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J];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步楼;;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几个问题[J];理论月刊;199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熊启珍;;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占英;黄玉;;邓小平是把握、运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光辉楷模[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唐铁汉;;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7 李耀萍;;学习“三个代表” 坚持与时俱进[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8 梁柱;;毛泽东文化观的若干问题研究[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9 谷丽娟;;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马克思主义[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10 虞蛟;;浅论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贲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N];人民日报;2000年
2 记者 李新雄 实习生 黄一婧;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N];广西日报;2005年
3 夏光明;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曹宣;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N];潮州日报;2007年
5 高新民;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独特贡献高新民[N];大连日报;2004年
6 教授 李继武;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N];解放军报;2002年
7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N];经济日报;2003年
8 严昭柱;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N];人民日报;2001年
9 闫志民;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N];人民日报;2004年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波;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欧健;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枢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6年
9 史巍;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双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鲍福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评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丛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文婕;论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及其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7 吴乐涛;马克思主义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瑞敏;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及其实践[D];安徽大学;2010年
9 刘新;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功能的思想及其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辉;对精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6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