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及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22 06:23

  本文关键词: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及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淮北师范大学》 2015年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及经验研究

孙路芳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面向生活、面向大众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理解、所接受,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指导人们的日常实践活动。当前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彼此交融,我国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加大力度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性,也是当前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 五四时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活跃时期,受新思想、新文化熏陶的先进青年们在反复比较探索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积极投身于宣传活动中,用实际行动指引更多的人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论文将“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及经验研究”作为选题,是因为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始同我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回归历史本真,力求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运用历史分析法对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论述,深挖某个历史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探索传播过程中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内容;运用经验总结法,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出发,归纳出传播实践活动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借鉴丰富的历史经验,改进其不足之处。在新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时,要做到立足国情,紧扣百姓关注的利益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化,使得社会思想意识日益活跃,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和多变性明显增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如何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进一步巩固主流思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如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进程,再结合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践经验,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开辟新阵地,成为当前我国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K2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家梅;方世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视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研究》评介[J];出版发行研究;2013年03期

2 李军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十年研究述评[J];河北学刊;2005年06期

3 周成莉;;五四时期李大钊思想转变历程[J];黑河学刊;2010年07期

4 王治涛;;论五四时期毛泽东的社会历史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肖华平;;试论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李颖;;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自我观探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蔡文华;;五四时期陈独秀“工人政党”思想的形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余竹君;论五四时期青年教育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焦点的原因[J];前沿;2005年10期

9 杜秀;;五四时期青年社团的楷模——新民学会[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孙谦;;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曼;金立;;符号学视角下的品牌构建与推广[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2 吴泠亚;;危机情况报道如何确保公众知情权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5年14期

3 胡翼青;;传播学学科化的困境: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J];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14年00期

4 刘澜;;传播视角下的文化软实力[J];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14年00期

5 周亚丽;;从大众文化传播角度看引进版童书的编辑活动[J];传播与版权;2015年06期

6 王望;;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特性[J];传播与版权;2015年06期

7 娄丹;;文本创新:让新闻“活”起来[J];大学教育;2015年08期

8 常盼;刘红;;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奇妙的朋友》的成功[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9 王建国;;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几个问题[J];党的文献;2015年04期

10 闫颖;;影视剧方言化的利与弊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5 王珊珊;;世界语与跨文化传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8 魏玉山;;国外新闻出版国家监管体制[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9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10 高强;;炎帝与中华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社团发展轨迹的历史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青芳;郭强;;信息传播视角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田子渝;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的若干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黄长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石川祯浩;魏金斯基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渠道[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刘宏;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引进马克思主义的贡献[J];河北学刊;2001年06期

6 唐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鲁洁;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8 唐碧君;;略论传播学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传播者要素的要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李军林;浅析李大钊的跨文化传播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德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特点平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五四时期民主实践的局限与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芳清;“五四时期”的“科教兴国”思想及其历史启示[J];探求;2001年05期

3 邱美珠;论五四时期的青年社团组织[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杨智勇;五四时期“以人为本”思想初探[J];求索;2002年06期

5 刘黎红;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调和论的互动——兼论五四时期中国文化调和论兴起的外在刺激因素[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刁丽伟;五四时期文化的价值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2期

7 李少兵;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研究——五四时期的历史考察[J];史学月刊;2003年03期

8 张健;论五四时期的旧剧批判及其对中国喜剧观念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章清;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对《新青年》同人“后五四时期”思想分化的追踪[J];近代史研究;2004年06期

10 王存奎;反思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问题论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丽;;五四时期罗素访京及其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5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东北新型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历史作用[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罗重一;;从五四时期的精神解放到当今的思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10 李腊生;詹爱霞;;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N];光明日报;2009年

2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艳;[N];中国档案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左玉河;[N];团结报;2014年

4 惠州学院政法系历史学教授 关威;[N];团结报;2014年

5 高山;[N];光明日报;2003年

6 陈漱渝;[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杨琥 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鲍风;[N];社会科学报;2000年

10 彭敦文 武汉大学历史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胜利;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炼;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炜;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文彬;五四时期杜威来华讲学与中国知识界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晓妮;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瑞锐;五四时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雅洁;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晓芳;五四时期女子现代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娟;《改造》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艳飞;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鬼神”信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浩;五四时期婚姻伦理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江海燕;五四时期新型知识分子的女权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唐巧天;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论战中关于西化论的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蒋书同;五四时期湖南报刊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及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8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4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