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25 15:11

  本文关键词: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将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上议程。由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德育工作的失衡以及仁爱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在人际关系、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如:人自身价值观念的歪曲、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生态观念的落后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孔子的思想为世界文明尤其是亚洲文明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美国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中,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的“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包括了爱亲、爱众、仁者的品质(恭宽信敏慧)等。实践仁爱的方法途径则分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随着传统文化的兴盛,尤其是在我国对内实行市场经济,对外加入以美、欧为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对我国的思想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以及高度物质水平的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开始变得复杂化、多元化,甚至出现了迷茫。人文精神弱化、道德滑坡现象频频出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孔子的“仁爱”思想造就了中国人民注重亲情伦理的特性,是人的真善美的表达。重新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挖掘其现代价值,不仅有助于培养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对当今社会出现的诚信危机、社会冷漠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从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建设以及和谐的自然环境的建设这三方面的促进作用,来阐述“仁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意义。我们应明确我们目前所处的历史时期,扬长避短、去芜存菁,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其局限性,充分利用合理的部分,在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其有所借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一份力量。培养“仁爱”的品质,而后践行“义”的行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亲密、友爱,以此推广,社会也将更加安定和谐。
【关键词】:孔子 仁爱 和谐社会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D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
  • 1.3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2-14
  • 1.3.1 研究对象12
  • 1.3.2 研究方法12-14
  • 2. 孔子“仁爱”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14-22
  • 2.1 孔子“仁爱”思想的内容14-18
  • 2.1.1 爱亲谓之仁14-16
  • 2.1.2 泛爱众谓之仁16-17
  • 2.1.3 仁者应具备的品质17-18
  • 2.2 实践“仁爱”思想的方法途径18-19
  • 2.2.1 忠恕之道18-19
  • 2.2.2 克己复礼19
  • 2.3 孔子“仁爱”思想的局限性19-22
  • 2.3.1 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局限19-20
  • 2.3.2 单向度的思维方式的局限20-22
  • 3.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2-36
  • 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2-28
  • 3.1.1 和谐社会的概念22-23
  • 3.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23
  • 3.1.3 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3-28
  • 3.2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28-30
  • 3.2.1 人自身价值观的不和谐28-29
  • 3.2.2 人际关系的不和谐29-30
  • 3.2.3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30
  • 3.3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30-36
  • 3.3.1 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社会环境的影响30-32
  • 3.3.2 社会德育工作的失衡以及仁爱教育的缺失32-36
  • 4. 孔子的“仁爱”思想的当代启示36-52
  • 4.1 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推进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启示36-41
  • 4.1.1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36-38
  • 4.1.2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社会公德的建设38-39
  • 4.1.3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个人品德的加强39-41
  • 4.2 孔子的“仁爱”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41-44
  • 4.2.1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1-42
  • 4.2.2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42-44
  • 4.3 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启示44-52
  • 4.3.1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44-46
  • 4.3.2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46-48
  • 4.3.3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48-52
  • 结束语52-54
  • 致谢54-56
  • 参考文献56-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颖;;传统仁爱观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道德与文明;2008年05期

2 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安晓玲;;孔子仁学思想及其行政管理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4 舒大清;;论孔子仁学理论的两面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郑维铭;;论孔子的“仁学”与“人学”及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万俊人;;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之维[J];绿叶;2009年01期

7 王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构建[J];攀登;2005年03期

8 李会钦;;简论孔子的“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9 邓庆平;;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价值——“国际儒学论坛·2008”学术研讨会综述[J];探索与争鸣;2009年01期

10 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2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82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