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6:21

  本文关键词: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意大利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实践家和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受所处时代环境和思想家的影响,葛兰西在革命实践和理论学习中敏锐的捕捉到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进而在狱中展开了知识分子的系统性研究。他不仅对知识分子含义和标准有自己的理解,同时还进行了一定的区分,将知识分子划分为“传统的”知识分子和“有机的”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权方面,葛兰西主张发挥市民社会的作用,要求在市民社会进行无产阶级思想宣传,获得大众的认同。在文化领导权上,他倡导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知识分子先掌握“文化领导权”,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政治领导权。知识分子担负着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而且很多时候知识分子扮演的是一个连接在大众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纽带。葛兰西也洞察到知识分子与政党之间的紧密联系,政党是知识分子的“培育人”,没有政党的教育和引导,知识分子可能会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但是缺少历史的眼光。与此同时,知识分子是政党的组成部分,政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成长和贡献。因此葛兰西认为政党一定要培养本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发挥他们对政权建设的有机性。葛兰西还注重从实践哲学视角对知识分子进行批判改造,知识分子必须用实践哲学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实现实践哲学、知识分子和大众的有机统一。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批判的借鉴这一理论有助于重新审视我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入侵,更好的服务于党和人民,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葛兰西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政党 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3
  • 一、研究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一)国内研究现状8-10
  • (二)国外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12-13
  • 第一章 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的思想渊源13-18
  • 一、葛兰西的生平简介13-14
  • 二、思想渊源14-18
  • (一)马基雅维利思想对葛兰西的影响14-15
  • (二)克罗齐思想对葛兰西的影响15-16
  • (三)列宁思想对葛兰西的影响16-18
  • 第二章 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的基本内容18-32
  • 一、知识分子的内涵18-23
  • (一)何谓知识分子18-19
  • (二)传统的知识分子19-20
  • (三)有机的知识分子20-22
  • (四)有机的知识分子与传统的知识分子的关系22-23
  • 二、不同视域下的知识分子观23-32
  • (一)国家政权视域下的知识分子24-26
  • (二)文化领导权视域下的知识分子26-28
  • (三)政党视域下的知识分子28-29
  • (四)实践哲学视域下的知识分子29-32
  • 第三章 葛兰西知识分子观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32-38
  •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知识分子的认识33-34
  • (一)知识分子是生产工人的一部分33
  • (二)知识分子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33-34
  • 二、列宁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34-36
  • (一)对知识分子的界定34-35
  • (二)关于无产阶级队伍建设的理论35-36
  • 三、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的贡献36-38
  • (一)使知识分子的内涵更丰富36-37
  • (二)突出了知识分子与政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37
  • (三)强调知识分子的能动性37
  • (四)使知识分子理论更具有系统性37-38
  • 第四章 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的当代启示38-49
  • 一、有助于重新审视我国的知识分子阶层38-40
  • 二、有助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40-43
  • (一)发挥知识分子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上的作用41-42
  • (二)发挥知识分子在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入侵上的作用42-43
  • 三、有助于发挥知识分子的有机性,更好的服务于党和人民43-46
  • (一)发挥知识分子在政党建设中的作用44-45
  • (二)发挥知识分子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45-46
  • 四、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6-49
  • (一)发挥知识分子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46-47
  • (二)发挥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勇于担当的精神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54-55
  • 后记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凡;;葛兰西:西马之战略(下)[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2期

2 陈越;;领导权与“高级文化”——再读葛兰西[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5期

3 丁珊;葛兰西政治理论简介[J];社会科学;1982年01期

4 陈炳辉;;试论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J];政治学研究;1989年02期

5 安德列·托塞尔;费新录;;葛兰西思想在法国的继续运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0年06期

6 松田博;尚晶晶;;日本研究葛兰西的动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0年10期

7 田时纲;;葛兰西在世界——国际葛兰西学术讨论会述略[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0年01期

8 田时纲;;葛兰西研究所[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0年02期

9 毛韵泽;;论葛兰西思想的发展过程——纪念葛兰西诞生100周年[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1年01期

10 戚吟;知识分子与革命──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J];江淮论坛;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W.F.豪克;孙晓丽;;从马克思到葛兰西—从葛兰西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哲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2 吴昕炜;;葛兰西对“感性的人的活动”的阐释[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友军;;实践本体论基础的设定与文化批判转向——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康;;瞿秋白与葛兰西——未相会的战友[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5 姚国宏;;论葛兰西的知识道德集团理论及现实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周凡;;葛兰西与“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刘康;;瞿秋白与葛兰西——未相会的战友[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意]希尔维奥·彭斯 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所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田时纲 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葛兰西政治及思想历程(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田时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葛兰西研究的歧途与正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意大利葛兰西研究院院长 罗马第二大学东欧史系主任、教授 西尔维奥·彭斯 潘西华 译;与时俱进研究葛兰西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 陈立旭;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蕴枰;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方法论本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希尔维奥·彭斯 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所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 译 田时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葛兰西政治及思想历程(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意大利葛兰西研究院院长、罗马第二大学东欧史系主任 西尔维奥·彭斯(SilvioPons) 潘西华 译;葛兰西思想的国际传播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前西方文化批判思潮若干问题研究”负责人、黑龙江大学教授 于文秀;葛兰西与当代西方文化批判思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程巍;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南开大学 陆扬;霸权理论涌动文化活力[N];社会科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宜晓;葛兰西历史主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连凤;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3 和磊;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兴杰;文化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的话语重构[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相明;葛兰西文学批评中的实践难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永凤;回归生活世界的葛兰西实践哲学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3 罗润东;葛兰西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侯有乐;葛兰西实践哲学评析[D];扬州大学;2015年

5 韩伟丽;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光晔;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孙伟伟;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07年

8 范秋瑞;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以及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9 邢鸿岳;葛兰西文化思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范顺悦;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98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f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