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社会逻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02 12:05

  本文关键词:空间的社会逻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人类实践中,空间发生着由自然向社会、由物理向人文的让渡与转换,这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揭示空间社会化和社会空间化的相互生成机制。马克思是依据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给空间之双重再生产的分析出发,去进行空间社会化重构现象之解析的。马克思极其关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物质实践的不同状态对生存空间带来不同的生产、构建和形塑,以致可以从生存空间的形态去判定历史发展的分期。就整个世界历史进程而言,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实质上就是资本逻辑通过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刚性力量,将生产实践和活动空间都纳入资本运行的轨道,遂使率先发达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世界霸权。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关键词】唯物史观 空间 空间社会化 社会空间化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空间,作为万事万物的存在形式,既是人类实践展开的场域,亦是人类生命寄寓的处所,它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意蕴。空间理论因此成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它是“有形体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国;浅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一些看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黄书亭;;哲学视域中的危机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李毓章;;德国近代泛神论繁荣的精神缘由——以埃克哈特与斯宾诺莎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汤文曙;全球化的人学意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8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曾兆晖;艾利娜;;理性视角下的法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左静;袁犁;;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古城镇再生模式探析——以丽江古城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克W

本文编号:509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09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