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5-28 17:21

  本文关键词:论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12年

论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

王磊  

【摘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应主动拓展我们的视野,更新我们的方法。一方面,积极思考和探索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来说,“非常直接而且真正有效的思想土壤和背景”;另一方面,着重思考“这种非常直接而且真正有效的思想土壤和背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主义”的泛滥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对于那种热情输入“主义”和“言必称主义”的奇特现象,本文称之为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现象。近代中国“主义文化”现象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它经历了一个酝酿萌发、初步发展和蔚然兴起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兴起是近代中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已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提供了资源,同时,“主义文化”的交锋性、盲从与空谈性等特性,也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带来了曲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231;D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跃;;试论社会主义一般与特殊——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谈起[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德树;文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静如;;关于“中国化”[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5期

2 邓野;王揖唐的“社会主义”演说和“问题与主义”论战的缘起[J];近代史研究;1985年06期

3 王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意识变迁的趋势[J];近代史研究;1987年03期

4 闵杰;戊戌学会考[J];近代史研究;1995年03期

5 田子渝;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03期

6 宋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世思想史背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8期

7 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伟;;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党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胡珍贵;“圣人”心态对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张小坡;;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吴怀祺;;近代报刊与史学近代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刘永丽;;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现代”[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田明;;“客邮”、“客卿”与邮权——兼论中国近代政治的历史境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吴丕;;传统幕僚制度对当代公共管理的启示[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8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9 姚远;;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社团发展轨迹的历史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首婧;黑龙江当代人文精神与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超然;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熊剑峰;第一次“西学东渐”的演变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徐向梅;;究竟什么是十月革命道路——有关十月革命性质的探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4 朱小玲;管新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研究的若干问题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5 董德刚;;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J];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08期

6 徐晓霞;;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7 李田贵,赵学琳;二十年代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4期

8 高其兴;;五四时期先进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J];福建党史月刊;1990年05期

9 王岚;张利辉;;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0年08期

10 王志刚;;“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包心鉴;[N];光明日报;2009年

2 李长春;[N];人民日报;2011年

3 王素莉;[N];学习时报;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超然;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樊龙智;论第一次西学东渐停止的原因[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阳曦;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统一的开放性体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吴碧珠;;两大阵营的重要“战役”——析“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5 郭更新,丁淑杰;二十世纪美国社会主义的潮起潮落[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3期

6 易杰雄;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公认提法的质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3期

7 仝华;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8 杨守明;;时代主题的演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5期

9 徐向梅;;究竟什么是十月革命道路——有关十月革命性质的探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10 董德刚;;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J];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红岩;[N];北京日报;2004年

2 张静如 齐卫平;[N];学习时报;2003年

3 龚育之;[N];学习时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殿祥;试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卫兴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陈云云;焦绍鑫;;2006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若干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俊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丁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现实意义[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许门友;;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传播及其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李军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十年研究述评[J];河北学刊;2005年06期

8 李坚,金韧;社会主义在华早期传播与日本[J];日本研究;1995年01期

9 郭渊;;从大众传媒看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早期传播[J];文化学刊;2008年04期

10 丁霞;;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日中两国的早期传播[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金珊;;试论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2 彭永东;;控制论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29—1966)[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西平;;儒学在欧洲的早期传播初探[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鄢新萍;;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5 廖大珂;;从《三宝垄华人编年史》看伊斯兰教在印尼的早期传播[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炳应;;西夏人对活字印刷术的杰出贡献[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7 张品端;;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闻丽;;釐正与认同——民初政治精英的“政党”释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邓绍根;;浅谈社会责任论在我国的早期传播[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10 王守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影响之原因[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组织统战部副部长 教授 李丽娜;[N];北京日报;2010年

2 张文红 中共中央编译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西平;[N];学习时报;2001年

4 市委党史研究室;[N];许昌日报;2011年

5 邹爱华 田子渝;[N];光明日报;2004年

6 杨晓娟;[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7 河北省委书记 张云川;[N];人民日报;2009年

8 杨瑞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国彪;[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民族所 邸永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志华;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早期传播的文化背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宏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江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4 林超;基督教在日本的早期传播[D];西北大学;2008年

5 林宝珠;马列主义经中国往越南的早期传播[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6 梁晓云;论共进社的社会改造思想[D];湘潭大学;2008年

7 李波;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8 刘健强;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原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锐;《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10 古丽孜拉;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早期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五四时期的“主义文化”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1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