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接受问题研究——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接受

发布时间:2017-07-05 07:03

  本文关键词: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接受问题研究——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接受


  更多相关文章: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传播与接受 人的解放


【摘要】:意识形态的传播是价值观的传播。它通过满足利益诉求、提供精神寄托、产生价值共鸣、形成情感认同等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既遵循一般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又有知识传播的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揭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主旨,满足现实社会各阶层群众在观念层面上对利益、价值、精神和情感的要求,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作者单位】: 中共上海市宣传党校
【关键词】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传播与接受 人的解放
【分类号】:A811.6
【正文快照】: 一种思想学说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因为这种思想学说在一定社会范围被传播,被一定范围的人群所接受和信奉;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因为信奉这种意识形态的政党或集团执掌国家政权,并使这种意识形态在全社会传播,被社会大多数人接受和信奉。在这里,传播与接受是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继坤;关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关系问题讨论情况综述[J];哲学研究;1980年08期

2 张薪泽;《也谈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文质疑[J];哲学研究;1980年05期

3 罗恩·理查森;周世雄;;莫斯科向亚洲挺进 七、朝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J];南洋资料译丛;1980年02期

4 钱中文;;文艺和政治关系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论文艺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特征[J];学习与探索;1980年03期

5 弗兰约·科茹尔;吴耀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欧洲共产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2期

6 А·Ю·麦里维尔;李国海;;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2期

7 金观涛;刘青峰;;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И.П.杰缅季耶夫;В.В.索格林;董进泉;;论意识形态在美国两党制历史上的作用[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12期

9 杨黎华 ,孙海根;试论新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10 李茂;恩格斯关于上层建筑的特点和反作用的思想——读恩格斯书简札记[J];中州学刊;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泓;;社会的变革与厦门婚俗的变异[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范德;姜永琳;;朱元璋与中国文化的复兴——明朝皇权专制的意识形态基础[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白振亚;王建中;;文化视野:利玛窦与中西学互渐及其历史大趋势[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4 大卫·阿普特;郭纪;;发展的政治学的详细规划[A];社会变革比较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7年

5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吴元迈;;文艺与意识形态[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旭光;;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现代化/民族化问题之省思[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苏城乡;侯德贤;;台湾问题——意识形态视野下的探析[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9 佟德富;;原始宗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10 任训平;;略论美国侵朝战争的图谋及其失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贵山;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2 王秉军;建设先进文化 树立理想信念[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3 李英田;加强意识形态认同力的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黄丹;因特网中的文化殖民主义倾向[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陈岸瑛;在马克思与福柯之间[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意识形态网络的成功模式[N];信息时报;2000年

7 郑钰;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N];学习时报;2000年

8 黄一芳(作者单位: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中)[N];中华新闻报;2000年

9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袁润;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振勇;超越幻想的锁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晔;迈向现代国家: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D];复旦大学;2003年

3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王宏图;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艳芬;詹明信文化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3年

6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儒年;《申报》广告与上海市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余晓明;文学生态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云蛟;合谋与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培广;现代化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整合[D];山西大学;2003年

3 王创峰;历史没有终结[D];河南大学;2003年

4 罗良清;寓言·语言·意识形态[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敏丽;意识形态对英汉文学翻译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6 彭丽;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齐明明;论美国对台湾的意识形态政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8 宋卫红;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双洁;性别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国俊;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20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20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