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同体到市民社会——论恩格斯对共同体社会及其解体机制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从共同体到市民社会——论恩格斯对共同体社会及其解体机制的探讨
【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探讨了古代共同体社会及其解体的机制。古代社会的共同体特征表现在:古代社会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古代社会以共有制为基础;古代社会分工很不发达;古代社会按照习俗、惯例生活。古代共同体的解体机制表现在:分工、商品交换等因素促使共同体开始解体,社会开始由血缘共同体转变为地区共同体。总体来说,共同体解体(走向市民社会)的逻辑是:从共同体本位到个体本位;社会结构从浑然一体到结构分化;从人的依赖性到物的依赖性。
【作者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
【关键词】: 共同体 市民社会 恩格斯 解体机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环保组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CKS00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马克思说过,“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1](P25)也就是说,古代社会是个体依附于共同体的社会,而且越往古代追溯,这种特征就越明显,近代则是一个共同体解体,个体主体性凸显的社会。类似的判断在马克思的多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创生;;市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构建[J];岭南学刊;2005年06期
2 黄海东;;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及其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李峥钰;高瑞华;;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经济学研究的动因[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常征;市民社会与国家:浅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洪波;;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对中国的意义[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6 王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世纪桥;2009年09期
7 刘明松;;马克思“市民社会”视域中的社会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2期
8 王代月;;黑格尔与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曹健华;金晓燕;;市民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刍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赵志恒;;“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历程探析——黑格尔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形成前后[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伍俊斌邋焦丽萍;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之克服[N];学习时报;2008年
2 苏斌 江苏省安监局;安全是市民社会的最高社会概念[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3 吴春玲;市民社会与国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 隽鸿飞;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2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杰;论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同新;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2 陈明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航青;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我国市民社会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4 张雪;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关菲;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冉浩志;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哲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武二虎;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对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水春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9 张荣军;现代化的市民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文峰;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价值意蕴[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8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3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