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0:0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云南少数民族 生态文化 生态保护


【摘要】:21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展,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更是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维度的审视与探究,无疑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助力。本文主要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论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着重论述了国内学者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发展,全面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提炼了其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本质统一、开发与复活自然一体、享用与节约自然资源并重的理论内涵。第三章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理论依据,挖掘了云南少数民族刀耕火种、稻作生产方式中的生态智慧。第四章是在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始宗教观、文化观,对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神话、口头文学中蕴含的敬畏与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物同祖同源、自然与人共存共荣等生态精神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五章是探析了云南少数民族制度文化中的生态理念。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总结了云南少数民族禁忌、规约、风俗礼制内容中的生态范式,并阐述了其发挥的生态功能。本文是以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的文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云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中的生态蕴意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审视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生态理论给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二者的融合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同时,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凝练出的绿色生态理念,为破解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充分彰显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生态张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云南少数民族 生态文化 生态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2;A8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研究目的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5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10-14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14-15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6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研究思路15-16
  • 1.4 创新点16-17
  • 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理论17-29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17-18
  • 2.1.1 文化17
  • 2.1.2 生态文化17-18
  • 2.1.3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18
  • 2.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及发展18-21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早期萌芽19-20
  • 2.2.2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发展20-21
  • 2.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21-25
  • 2.3.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21-23
  • 2.3.2 生产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23-24
  • 2.3.3 人与人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互相制约24-25
  • 2.3.4 人与自然相对立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25
  • 2.4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内涵25-29
  • 2.4.1 人的本质与自然本质相有机统一的价值观念25-26
  • 2.4.2 人的内外尺度相统一的生态实践观26-27
  • 2.4.3 开发利用与复活自然一体的生态制度观27-28
  • 2.4.4 享用与节约自然资源交互的生态消费观28-29
  • 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29-37
  • 3.1 云南少数民族刀耕火种文化概述29-30
  • 3.2 云南少数民族刀耕火种文化中的生态智慧30-33
  • 3.2.1 以人内外尺度统一为实践准则的森林适度开发31-32
  • 3.2.2 体现生态循环消费观念的轮耕技术32
  • 3.2.3 用以复活自然的植被保护与人工造林32-33
  • 3.3 云南少数民族稻作文化概述33-34
  • 3.3.1 梯田稻作文化的内容33-34
  • 3.3.2 坝区稻作文化的内容34
  • 3.4 云南少数民族稻作文化中的生态智慧34-37
  • 3.4.1 构建了以林养水的资源循环模式34-35
  • 3.4.2 因地制宜的量化灌溉用水措施35
  • 3.4.3 维护地力的绿色环保施肥方式35-37
  • 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精神文化37-48
  • 4.1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的生态精神37-42
  • 4.1.1 注重人与自然之间利弊关系的自然崇拜37-39
  • 4.1.2 体现自然生命体与人平等观念的动植物崇拜39-41
  • 4.1.3 反映人们把握与顺应自然规律的图腾崇拜41-42
  • 4.2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生态精神42-45
  • 4.2.1 创世神话中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生态哲学认知43
  • 4.2.2 人类起源神话中人与自然物血亲同源的生态认识43-44
  • 4.2.3 洪水再生神话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44-45
  • 4.3 云南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中的生态精神45-48
  • 4.3.1 天人合一万物相依的生态观念45-46
  • 4.3.2 人与动植物间深厚的生态情谊46
  • 4.3.3 保护与感恩自然的生态情怀46-48
  •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制度文化48-56
  • 5.1 云南少数民族禁忌中的生态理念48-51
  • 5.1.1 宗教禁忌48-49
  • 5.1.2 生计禁忌49-50
  • 5.1.3 云南少数民族禁忌的生态内涵50-51
  • 5.2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规约中的生态理念51-53
  • 5.2.1 避免乱砍滥伐的护林规约51-52
  • 5.2.2 节约惜水的水源保护规约52-53
  • 5.2.3 野生动物保护规约53
  • 5.3 云南少数民族婚葬礼制中的生态理念53-56
  • 5.3.1 婚育礼制度中的生态理念53-54
  • 5.3.2 丧葬礼俗制度中的生态理念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61
  • 致谢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本书;;傣族“龙山林”文化禁忌与边疆生态环境的安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梅军;;苗族禁忌习俗中的生态功能浅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刘志伟;;浅析历史时期云南乡规民约中的环境意识——以云南现存1949年以前的乡规民约石刻为例[J];长江文明;2010年03期

4 宋周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2期

5 张桥贵;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现代价值[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3期

6 杨文辉;;佤族《司岗里》神话的历史人类学研究[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00期

7 王军健;;傣族谚语蕴含的生态观念解读[J];云南电大学报;2010年02期

8 林庆;;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557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57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