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及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导价值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及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导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主权 卢梭 马克思 国家治理现代化 价值
【摘要】:主权是一种国体方式,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故而,一国制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权形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主权属于人民,它对于保障社会主义政治统治合法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结合前辈关于人民主权思想的研究成果,根据当时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创新性地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之后,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便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争相讨论和探索的课题之一。所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逻辑和历史的视角研究分析了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阐述人民主权理论技术和发展轨迹,指出了卢梭和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二者人民主权理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摸索,对主权理论的两次转折点进行了归纳。同时对人民主权思想自起源发展至今的过程进行了梳理,以便进一步把握人民主权的发展脉络,挖掘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导价值。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对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介绍,对卢梭人民主权理论被马克思批评和保留的地方进行了归纳。第二部分,本章从两个不同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轨迹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详细地讨论了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内涵。第四部分,围绕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程度,揭示了建设社会人民主权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背景下,人民是历史、社会和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人民主权的真实写照。我国只有走人民主权的道路,才能为全国人民谋福祉,使人民的权利得以实现,权益得以维护。人民主权集中将人民拥有国家权力,并从中受益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诞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故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指导各领域稳步发展的先进理论成果,并通过发挥各领域的合力,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人民主权 卢梭 马克思 国家治理现代化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D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价值7-8
- 1.选题背景7
- 2.研究价值7-8
- (二)文献综述8-9
- 1.国内研究综述8
- 2.国外研究综述8-9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9-11
- 1.研究思路9
- 2.研究方法9-10
- 3.创新之处10-11
- 一、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渊源11-18
- (一)人民主权思想理论来源11-12
- 1.古希腊城邦的人民主权学说11
- 2.霍布斯主权学说11-12
- 3.启蒙运动时期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12
- (二)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理论核心思想12-15
- 1.国家起源学说12-13
- 2.公意:人民主权建立的基础13-14
- 3.人民主权的基本属性14-15
- (三)马克思对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理论的扬弃15-18
- 1.对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继承16-17
- 2.对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的批判17-18
- 二、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18-24
-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人民主权初步形成18-21
- 1.只要某一种自由成问题,,那末整个自由都成问题18
- 2.不是君主的主权,就是人民的主权18-20
- 3.人民主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人民在街垒战斗中用战斗夺来的20-21
- (二)巴黎公社革命时期人民主权思想趋于完善21-24
- 1.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21-22
- 2.无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由人民当家作主22-24
- 三、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24-29
- (一)人民主权的核心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24-25
- 1.对“人民”范畴的新认识24
- 2.人民当家作主的涵义24-25
- (二)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当家做主的制度形式25-26
- (三)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是人民主权的保障26
- (四)人民主权的政府是“廉价政府”26-29
- 四、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29-37
-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9-30
- 1.社会主义民主最大的特色在于人民是自己的主人29
- 2.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路径29-30
-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构建服务型政府30-32
- 1.服务型政府的含义30
- 2.服务型人民政府的本质30-31
- 3.服务型人民政府的建设31-32
- (三)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应强化民主制度建设32-34
- 1.民主制度建设在我国的现实诉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33
-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我国的现实诉求——居民自治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33-34
- (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建构完善的权力监督体系34-37
- 1.巴黎公社中体现的监督思想34-35
- 2.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对我国监督体系建设的启示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惊雷;邓玉皎;;人民主权的内涵与实现——读《社会主义人民主权实现论》[J];学理论;2012年16期
2 张庆玲;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权思想的形成过程[J];岭南学刊;2001年01期
3 常宗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4 唐郁恺,郭翠星;论人民主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邓辉均;;宪政视域下的人民主权学说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01期
6 谭万霞;;制宪权与人民主权的关系探讨[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9期
7 聂运林;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8 黄基泉;论人民主权的实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江仁宝;人民主权是政治文明的精髓[J];炎黄春秋;2003年08期
10 李龙;李小萍;;论宪法中人民主权与基本人权原则的沟通——以哈贝马斯的宪法有效性理论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旭阳;;14世纪的“人民主权”理论萌芽——中世纪后期西方的“人民主权”理论小结[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强世功;“分裂之家”与人民主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2 施汉生 王梅红;树立人民主权理念 坚持依法行政原则[N];法制日报;2001年
3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焦洪昌;人民主权的伟大实践[N];检察日报;2012年
4 袁东;“人民主权”不可代表不能转让不可分割[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刘晗;司法独立与人民主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邵建;人民主权和民主的专制可能[N];中国经营报;2012年
7 周权;人民主权是现代中国的新天命[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8 熊刚;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支点[N];学习时报;2001年
9 王耀杰;聆听民主进步的足音[N];厦门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苗;毛泽东人民主权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邢亚芳;洛克政府思想评析[D];东北大学;2014年
3 郭怡慧;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及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导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4 石帅;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及当代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闫兵;马克思人民主权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时飞;人民主权与联邦至上[D];清华大学;2006年
7 张建霞;卢梭人民主权思想价值和局限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陈立杰;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D];河北大学;2008年
9 张靖伟;马克思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孙洁;卢梭和马克思人民主权学说之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3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6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