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变革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活化应对

发布时间:2017-07-20 12:17

  本文关键词:日常生活变革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活化应对


  更多相关文章: 日常生活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摘要】: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获得滋养的重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的根基所在。传统社会,日常生活结构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使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深厚的日常生活土壤,日常生活的封闭性、自发性又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其中立足排除了干扰,使主流意识形态得以在社会生活中稳固存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发生了深刻革命,呈现出个体性、开放性、自觉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面对变化了的日常生活,在构建自身的日常生活基础的同时,创新表现方式、传播模式和传播理念,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化。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日常生活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常生活的变革与伦理构建研究”(16BZX106)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列斐伏尔指出,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的寓所。日常生活滋养意识形态,但由于其重复性、惰性,也会阻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如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习惯,就会被人们在无意识之中自发地认同并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样存在着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如何与日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希光;杜涛;;超越宣传:变革中国的公共政策传播模式变化——以教育政策传播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4期

2 杨少同;;从传播模式看我国政务微博的特征与发展[J];群文天地;2012年08期

3 张利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模式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李大光;;网络时代舆论变化与偏移[J];民主与科学;2013年06期

5 刘若辰;大字报中的传播变异及权力关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廖为建;林卫强;;关于政府媒体形象传播模式的构想[J];国际新闻界;2008年11期

7 贾国湘;;浅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微时代”中“突围”[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5期

8 刘兵;;科学与民主:从公众理解科学的视角看[J];民主与科学;2006年02期

9 谢新洲;安静;;当前政务微博的发展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3年10期

10 黄智宏;;“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的关系[J];传承;2010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师曾志;;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罗兰秋;;“体育小广告赛事大语境”传播模式研究-以《体坛周报》为例[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常松;胡凤;;民国时期我国健康教育传播模式研究[A];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剑;;5W传播模式的资源位分析[A];中国传媒经济(第三辑)[C];2006年

5 傅姣萍;;对浙江记忆传播模式的几点思考[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强;;电子纸阅读器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模式的影响[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8 张宏伟;;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传播模式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杨楠;;NBA文化传播模式对发展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产业的启示[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闻;创新传播模式 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N];中国文化报;2014年

2 记者 邢宇皓;李大光教授指出——“灌输式”科学传播模式亟待转型[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敏 编译;技术进步更新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李大光;科学传播模式亟待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5 王云峰;大众参与型传播模式下媒体应注意的问题[N];中华新闻报;2006年

6 ;探索中国市场品牌传播模式[N];法制日报;2007年

7 高菲邋陆地;中国电视媒体的转型与创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鹤;传统媒体移动化步伐加速[N];人民日报;2014年

9 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采编部主任 曹淑霞;图书馆:传承文化原始属性不容忽视[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10 武秋和;网上书刊交易会显魅力[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朋;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甜;个体间知识传播模式及其对组织知识传播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范皓;上海对外传播工作中非媒体传播模式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石闻悦;“新东方”教育微博传播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莹;展示设计传播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5年

5 余索;新媒体环境下知识传播模式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廖思琦;网络科普传播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少雄;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传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许清;基于OCW和MOOC的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卢林茜;网络定制传播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10 刘浩轩;新媒体环境下交互式危机传播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567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67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9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