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着的人”的思索与“愚人船”的命运——重温马克思“1842~1843年通信”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21 02:04
本文关键词:“思维着的人”的思索与“愚人船”的命运——重温马克思“1842~1843年通信”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思维着的人” “愚人船” ~年通信 社会变革
【摘要】:1842~1843年间,马克思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与他人进行了大量通信,借此考察了当时德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剖析了"庸人及其国家"体制,清理了与先贤和同道之间在思路和策略上的分歧;进而显现出"思维着的人"对被其称为"愚人船"的德国命运的思索,以及为寻找新的社会变革之路所遭受的磨难和艰辛抉择的心路历程。这些通信引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观点,如:人与制度、被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塑造;"坏的政治"对哲学思维和思想生态的破坏;沉溺于思辨和自由、一味激进地批判和鲁莽地行事将一无所获;不能满足于现实的"时针的运动"、要更在意"分针的运动";等等。这些论见构成这一阶段马克思思想发展最精彩的篇章;就是在他以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它们也没有失却光芒,更不曾被抛弃,而是构成其思想前后相续的一段"彩练",以及他毕生社会批判的价值前提。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当代德国社会发展和政治哲学体系中,这些论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卓识和建构。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思维着的人” “愚人船” ~年通信 社会变革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在马克思文献学中,“1843年通信”(Ein Briefwechsel von 1843)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它指的是马克思、阿尔诺德·卢格、费尔巴哈、巴枯宁等人之间为商讨在巴黎出版《德法年鉴》(Deutsch-Franz錸sische Jahrbücher)所进行的通信。可惜的是,这些信的原件一封都没有保存下来,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烨;;法律的旨意,文学的匠心——评德国塞巴斯蒂安·勃兰特的《愚人船》[J];德国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贻红;对《愚人船》的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昆;博斯《愚人船》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云淑贞;论西方愚人文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0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7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