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中国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中国化研究
广告...
[硕士毕业论文]论文目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14页
一、 选题旨趣第9页
二、 研究现状述评第9-12页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2-13页
四、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形成与发展第14-22页
一、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第14-17页
(一)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第14-15页
(二)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第15-16页
(三)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第16-17页
二、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第17-22页
(一) 萌芽:早期思想中的自然哲学观第17-18页
(二) 形成: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第18-19页
(三) 成熟:《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与《反杜林论》等第19-20页
(四) 丰富发展:列宁斯大林的贡献第20-22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主要内容第22-36页
一、 科技本质观第22-25页
(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22-23页
(二)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是辩证统一体第23-24页
(三) 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的堡垒和苗圃”第24-25页
二、 科技价值观第25-29页
(一) 科技进步敲响了形而上学的丧钟第25-26页
(二) 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第26-27页
(三) 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第27-29页
三、 科技创新观第29-32页
(一) 科技创新是引起市民社会全面变革的革命力量第29-30页
(二)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是致使工人失业的罪魁祸首第30-31页
(三) 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第31-32页
四、 科技异化观第32-36页
(一) “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第32-33页
(二) 工具理性的膨胀,价值理性的萎缩第33-34页
(三) 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是最终克服科技异化的“必然环节”第34-36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第36-49页
一、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社会历史条件第36-38页
(一) 时代背景第36-37页
(二) 思想基础第37-38页
(三) 实践基础第38页
二、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历史进程第38-41页
(一) 中共成立到遵义会议:第一次飞跃的开端第38-39页
(二) 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第一次飞跃的实现第39-40页
(三) 建国以后:第一次飞跃的继续发展及其曲折第40-41页
三、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第41-49页
(一) 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第42-43页
(二)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第43-45页
(三) 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第45-47页
(四) 走群众路线,发展科学技术第47-49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第49-63页
一、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社会历史条件第49-51页
(一) 时代背景第49-50页
(二) 历史基础第50页
(三) 实践基础第50-51页
二、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进程第51-54页
(一) 奠基:邓小平理论中的科技观第51-52页
(二) 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科技观第52-53页
(三) 升华:科学发展观中的科技观第53-54页
三、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第54-63页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55-56页
(二) 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56-58页
(三)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第58-60页
(四) 科技进步应该与环境及人的发展相协调第60-63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与重要意义第63-71页
一、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第63-66页
二、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66-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 页
本篇论文共74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中国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9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