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_王学俭1870字-第1页

发布时间:2016-06-29 18:08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导读: 2012年1月第1期总第204期思想教育研究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理论探讨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王学俭刘(兰州大学强兰州730000)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

2012年1月第1期总第204期

思想教育研究StudiesinIdeological

Education

理论探讨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

王学俭刘

(兰州大学

兰州

730000)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摸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2)1-0021-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模式的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开始进入“E-science”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所具有的海量性、互动性以及个性化等特点,使其更适应受众多样化

的需求,如今,包括IPTV、手机电视、楼宇液晶、博播客、微博、RSS(简易聚合)、SN(社会网络)等客、

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传播中的

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种著作报刊,也是最能体现工业化传播方式的传播手段,“五四”运动后的半年内,不仅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得以大量翻译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更达200多种。马克思曾说,媒体“无所不及、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它不断地从现实世界中涌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

[1]179

。这正是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

大众传播媒介不断向人们提供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文化和精神需要的强大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的调整

与优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崭新论断。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当前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卫星等介质为依托,以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送,,促发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催生了新的文化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语境与传媒

优化

(一)马克思主义利用大众传媒在早期的传播与发展

回溯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都努力使用较先进的传播手段来传播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在当时,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广播和各

王学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为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0YJA710066)、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电子媒介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

11LZUJBWZY039)阶段成果

21

第1/4页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3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3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1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