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7-08-18 11:1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更多相关文章: 市民社会 黑格尔 马克思 国家 生产关系


【摘要】:“市民社会”一词来源已久,不同时期各思想家对其的解释不同。从思想发展脉络上看,在黑格尔那里可以说是一个分界线,在他之前各思想家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大体上是指人的自然状态,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基本上是同义词。到黑格尔那里,他第一次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并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作了明确的区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继承与批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主要是从对比的角度具体论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与超越,这有助于我们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有一个更加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本文首先从内涵、原则和环节三个方面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且对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国家高于市民社会,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然后过渡到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这一论点,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的概念,马克思和黑格尔都肯定市民社会是经济活动的领域,他们两者都包含对市民社会的批判;马克思也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架构观点,马克思对黑格尔把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的观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都以市民社会和国家相分离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也都肯定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贯穿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之中;马克思还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他们都以对市民社会的客观分析来建立其理论的,他们还肯定市民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中又对其有所超越,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表现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肯定性思维的超越;马克思对黑格尔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历史唯心论的超越;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对黑格尔思辨唯心论的超越。
【关键词】:市民社会 黑格尔 马克思 国家 生产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1;B516.35;D0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研究综述11-20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1-18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8-20
  •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20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20-22
  • 1.4.1 研究方法20
  • 1.4.2 创新之处20-22
  • 第2章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22-31
  • 2.1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解析22-27
  • 2.1.1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内涵22-24
  • 2.1.2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两个原则24-25
  • 2.1.3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三个环节25-27
  • 2.2 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观点27-31
  • 2.2.1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分27-29
  • 2.2.2 国家派生与整合市民社会29-31
  • 第3章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31-41
  • 3.1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继承31-35
  • 3.1.1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市民社会概念的两种含义31-32
  • 3.1.2 两者都肯定市民社会是经济活动的领域32-34
  • 3.1.3 两者都包含对市民社会的批判34-35
  • 3.2 马克思对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架构观点的继承35-38
  • 3.2.1 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来探讨两者关系35-36
  • 3.2.2 肯定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贯穿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36-38
  • 3.3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的继承38-41
  • 3.3.1 均以对市民社会的客观分析建立其理论38-39
  • 3.3.2 肯定市民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39-41
  • 第4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41-52
  • 4.1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肯定性思维的超越41-44
  • 4.1.1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肯定41-42
  • 4.1.2 马克思揭示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否定42-44
  • 4.2 马克思对黑格尔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历史唯心论的超越44-48
  • 4.2.1 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批判44-45
  • 4.2.2 马克思对黑格尔关于国家派生市民社会观点的批判45-46
  • 4.2.3 生产关系决定政治国家观点的形成宣告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彻底破产46-48
  • 4.3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对黑格尔思辨唯心论的超越48-52
  • 4.3.1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是创立实践唯物论的突破口48-49
  • 4.3.2 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唯心论的唯理论实质的批判是上述批判的深化49
  • 4.3.3 实践唯物论的创立宣告黑格尔集大成的旧形而上学体系的破产49-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陶;;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对唯物史观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李佃来;;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种逻辑[J];哲学研究;2010年12期

3 程蓝航;;论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现代意义[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4 李佃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探讨[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4年00期

5 蒋红;;批判与重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视域[J];哲学研究;2009年12期

6 李文峰;刘荣军;;论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望月清司;;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J];哲学动态;2011年09期

8 卢德友;;开显意识形态的革命意蕴——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赵士发;杨清;周可;;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兼评诺曼·莱文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看法[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10 谢永豪,谢卫东;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王聪;;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理论的法哲学启示[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3 汪宁;项丽敏;;构建公民社会——俄罗斯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志海;市民社会理论与晚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大学教师 周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是亟待弘扬的传统[N];东莞日报;2010年

3 刘雪松;市民社会理论与法治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记者 塔娜;北方社科院青年学者哲学论坛在哈尔滨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予姝;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穆方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化阐释[D];复旦大学;2011年

3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4 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项松林;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8年

2 董雷;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10年

3 穆松翠;市民社会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宿亮;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富鑫;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市场经济价值[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7 常媛;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邓玉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建构[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9 李文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孙淑;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94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94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