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本文关键词: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物的首次命名,才指明了存在物源于其存在并到达其存在。”①也就是说,语言一旦被说出或被写出,就变成了一种 “话语”,具有生存的力量,具有自身的运作逻辑。继海德格尔之后,法国哲学家福柯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的“话语”,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思考和产生意义的方式,更是能够决定主体身份的本质、意识和无意识思想以及人的情感。他指出,“话语”是一种“事件”,而且“必须将话语看作是一系列的事件,看作是一种政治事件:通过这些政治事件才得以运载着政权、并由政权又反过来控制着话语本身。”可以说,话语本身包含着一个产生和扩散的过程,反映着相关的社会关系,特别地呈示出表征着一系列社会力量的各种知识抑或意识形态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斗争的关系。批判性地考察海德格尔和福柯的理论,可以洞见,他们关于“语言”或者“话语”的论述鲜明地显示了话语与权力间的密切关系:任何话语的表达看似纯粹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已,其实是经过选择和包装的历史内容;不同的话语,展示了不同的世界面貌和社会关系,每一个话语体系其实蕴含着相应的政治目的。
话语体系的大规模扩展与流行,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社会思潮。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③②一定的社会思潮实质上是某种社会文化意识的表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之总和的基础上,由学术文化观点及其实践在社会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斗争也往往在复杂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激烈地呈现出来。
因此,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背景下,环视当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它们正在积极兴奋地展示出自己的“话语体系”,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千方百计地同主流的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企图影响重新诠释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中最具代表性、且最具理论实力同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的,当属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保守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肇兴于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面临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两极格局的形成,新自由主义逐渐嬗变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纲领,对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赤裸裸的侵略性,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和推行新殖民统治的得力工具和思想权杖。新自由主义思潮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总是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在经济上鼓吹“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全面的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要求其他国家照搬西方的经济模式;在政治上鼓吹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主张实行议会制、多党轮流执政和所谓的“直接选举”;在思想上则承袭西方政治思想上的个人主义传统,主张“自由”、“个人权利优先于善”的基本理念,坚持价值中立原则,认为个人的权利是个人政治上的护身符,其实是坚持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性观。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作为创始人的伯恩施坦,通过对民主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解与论述,形成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伯恩施坦的名言:“民主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它是争取社会主义的手段,它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形式”,奠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调和实践方向。实质上,民主社会主义是同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资产阶级左翼思潮,以唯心主义的多元论和实用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思想,寻求以改良的方式维护资本④①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诗·语言·思》,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第6页。
② 转引自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17页。
③ 《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5页。
④ 爱德华·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殷叙彝译,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第191页。
·107·
本文关键词: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1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