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践论》《矛盾论》行文形式和风格的思考——文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22 01:22
本文关键词:对《实践论》《矛盾论》行文形式和风格的思考——文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意义
【摘要】:《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文章。在内容上,其哲学思想成就巨大,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和系统化。在文风即行文形式和风格上,它们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这二篇文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话语特点。我们应该学习这种行文形式和风格。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行文方式和风格,在一定意义上,只有这种文风的大众化,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让人看不懂的文章,既不具有解释世界,也不具有改造世界的作用。现在,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章写得晦涩难懂,这不仅仅是所谓的"哲学思维"的问题,还有着其它原因。解决这个文风问题,需要社会和政府支持。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文风 大众化 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分类号】:A841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章的文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种文风只能是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即文章要浅显、深刻。浅显不是肤浅,深刻也不是深奥。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行文方式和风格,并且结合中国实际、通过革命实践活动形成了有中国风格、中国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鸿儒;;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关节——《实践论》、《矛盾论》的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新视角 新观点[J];求知;2014年02期
3 李雅兴;陈建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实现路径的历史贡献[J];新视野;2010年03期
4 李春阳;;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三重内涵[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06期
5 胡为雄;刘思妗;;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典范——二十世纪上半叶三位代表性人物述论[J];观察与思考;2014年07期
6 蒋玉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黄海学术论坛;2014年01期
7 张华;;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内涵解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8 ;[J];;年期
,本文编号:716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1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