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27 06:0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生产资料,因此人与自然的问题事关人类能否生存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多注重享受和浪费,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自然报复人类,雾霾、沙尘暴、全球气候变暖等各种自然灾害,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于是马克思的自然观重新走入人类视线。马克思的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就是坚持用马克思的原则、观点和方式去了解、分析、改善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不单是马克理论的自身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旺盛精力的源泉所在。全方位考虑自然的内涵,重点研究与人相关的自然,在正确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用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其他存在物的能动的实践特征来改造自然,使人类社会更加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一部分,但同时拥有主观的能动性,这个特征使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时,马克思没有忘记自然本身有规律,人应该在自然所能承受范围内进行改造,否则将会遭到自然报复。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一部分,从逻辑上讲,本来就不可能征服自然。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人类正确认识自然界,合理对自然进行规划和改造,便能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人类若肆意妄为,大肆掠夺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可能当时对人类生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最终结果还是人类无法承受的,自然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人类社会将无法向前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科学的分析人类、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我们解决全球以及我国生态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理论基础,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指明方向,为如何贯彻落实马克思自然观与我国环境问题相结合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启示。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文章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是从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入手,研究出马克思的自然观思想及其自然观从萌芽到成熟的各个时期,第三部分是其主要内容,第四部分是其对当今社会的主要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自然 人与自然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7
- 第一节 选题缘由10-11
- 一、现实缘由10
- 二、理论缘由10-11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1-13
- 一、理论意义11-12
- 二、现实意义12-13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一、国内研究现状13-14
- 二、国外研究现状14-15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5-17
- 一、研究方法15
- 二、难点及创新点15-17
- 第一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形成及发展17-23
- 第一节 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来源17-19
- 一、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扬弃17-18
- 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18-19
- 第二节 马克思自然观的发展历程19-23
- 一、萌芽时期19-20
- 二、形成时期20-21
- 三、成熟时期21-23
- 第二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内容23-32
- 第一节 自然的不同解释维度23-25
- 一、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的自然23
- 二、作为人的环境的自然23-24
- 三、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24-25
- 第二节 人化自然25-27
- 一、人化自然的概念25
- 二、人化自然的特征25-27
-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27-29
- 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基础27
- 二、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地位27-28
- 三、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28-29
- 四、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的29
- 第四节 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29-32
- 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30
- 二、自然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0-32
- 第三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启示32-42
- 第一节 为化解全球环境危机提供了思想借鉴32-36
- 一、遵守自然规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32-34
- 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重新认识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34-35
- 三、发展科学技术,正确运用科学技术35-36
- 第二节 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提供了现实指导36-42
- 一、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36-37
-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7-39
- 三、普及环保教育,发展生态文化39-40
- 四、加强政府职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政治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珂;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演变看“调整论”之挑战[J];东南学术;2004年05期
2 邱连波;人与自然的共生[J];民主;2004年08期
3 刘云平;人与自然的双重价值关系[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枫苹;;人与自然[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6年12期
5 燕芳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J];山东人大工作;2006年06期
6 叶舟;;人与自然何以和谐[J];理论参考;2006年12期
7 夏欢龙;;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和谐演进[J];理论参考;2006年12期
8 王雅芬;;浅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J];理论界;2007年05期
9 孙晓刚;;构建和谐社会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J];党建研究;2007年01期
10 邵纯;;“人与自然”论纲[J];实事求是;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启营;;传统文化·人与自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王同勋;;以古为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陶秀t,
本文编号:744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4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