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的发展定位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28 01:36

  本文关键词:“生态人”的发展定位及其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人 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定位 当代价值


【摘要】:"生态人"理念是生态伦理学家在整体主义、和谐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加符合人类本质的理论设定。"生态人"是人在全面发展过程中"量变中的质变";"生态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推动了"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生态人 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定位 当代价值
【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10YZA710046) 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2013A03)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生态人”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重点问题之一。目前学界对于“生态人”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认识,且基本上已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来把握其内涵,主要包含了人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意义。综合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认为:“生态人”是相对于“自然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J];现代法学;2009年02期

2 蔡守秋;吴贤静;;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J];现代法学;2009年04期

3 蔡文;;“生态人”:人的发展的生态向度[J];理论界;2010年08期

4 陈泉生;林龙宗;;论环境时代法学生态人模式的建构[J];东南学术;2012年01期

5 袁云;;从“生态人”假设到人的“生态化”生活方式[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吴贤静;;“生态人”:法律上的人演进之方向[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顾智明;“生态人”探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陈泉生;林龙宗;;环境时代法学“生态人”模式初探[J];东南学术;2009年01期

9 王妍;;理性生态人的本体论解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吴贤静;;生态人的理论蕴涵及其对环境法的意义[J];法学评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吉泽;李维香;;“生态人”简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志明;;生态人及其引导[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苏胜利;;“生态人”不宜作为环境法的人性预设——基于西方法律人性预设演进的检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何晓榕;;生态法上的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一弘;孙大伟;;生态文明的呼唤:从经济人走向生态人[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兵生;“生态人”假设: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N];山西日报;2009年

2 栾兆东;人生科学发展的三阶段和四要素[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凌;从“生态人”看消费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匡一鹏;培养理性生态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D];郑州大学;2015年

3 陈小莉;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人”培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生态人”及其养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常潇;社会和谐视阈中的生态人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国生;论“生态人”之维:对人性新模式的解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林龙宗;论法学上“生态人”模式的建构[D];福州大学;2006年

8 连洁;理性生态人塑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郭敏;能源环境危机下的“生态型”政府与“生态人”企业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杜婷婷;“生态人”管理哲学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6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46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