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维度下的马克思平等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6:34
本文关键词:劳动维度下的马克思平等观研究
【摘要】: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平等一直是人类永恒的理想追求。在此意义上,人类社会文明史可以理解为一部不断认识平等、解析平等、追求平等并渐次实现平等的历史。在众多的平等思想遗产中,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建起来的马克思平等观,由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显得尤为重要,它无疑是人类平等思想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马克思视平等为具体的、历史的概念。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及其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问的关系是我们理解人类平等的内在依据。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现实的个人是平等的价值主体,而基于劳动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平等的实践客体。马克思的平等观以人的劳动关系为现实指向,以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劳动力媒介为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为最终归宿,它的出现是对人类以往平等观的彻底改造和超越。在马克思看来,平等不能脱离劳动而抽象地存在,它植根于人的具体的、历史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它的实现程度受具体的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是推动平等发展的力量源泉。 马克思深入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不平等现象,指出了异化劳动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种种不平等的背后根源。这种异化包括了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它直接导致人们在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的不平等。 在平等的实现路径问题上,马克思首先反对和批判了包括蒲鲁东、拉萨尔等为代表的形形色色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基于劳动结果均等化的“粗陋的共产主义”设想,指出了劳动解放是通往平等的唯一可行的现实路径,人类只有打破劳动的束缚,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复归,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因此,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劳动 马克思 平等观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论10-19
-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 (一) 课题研究目的10-11
- (二) 课题研究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12-16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三、课题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6-17
- (一) 课题研究思路16-17
- (二)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7
-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7-19
- (一) 研究方法17-18
- (二) 创新之处18-19
- 第一章 人类平等的内在根据:劳动19-29
- 一、劳动的含义及其与平等的关联19-22
- (一) 历史上对劳动的不同理解19-20
- (二)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20-21
- (三) 撇开劳动探讨平等问题没有任何意义21-22
- 二、劳动塑造平等观念的价值主体22-25
- (一)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2-23
- (二) 现实的人:马克思平等观的价值主体23-24
- (三) 现实的人的三重形态反映平等不同特征及实现的不同层次24-25
- 三、平等不能脱离劳动抽象地存在25-29
- (一) 平等实现程度受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25-26
- (二) 平等范式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6-27
- (三)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推动平等的不断发展27-29
- 第二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困境:异化劳动29-40
- 一、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历史进步意义29-32
- (一) 商品等价交换制度实现和确认价值平等的人29-30
- (二) 平等由政治口号转变为法律规定30-31
- (三) 以工资作为工人劳动付出与回报间的平等补偿31-32
- 二、资本主义社会形式平等面纱下不平等的社会现实32-35
- (一) 生产领域的不平等32-33
- (二) 平等人权的幻象33-34
- (三) 分配领域的不平等34-35
- 三、异化劳动: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35-40
- (一) 物的异化36-37
- (二) 劳动活动的异化37
- (三) 人的类本质的异化37-38
- (四) 社会关系的异化38-40
- 第三章 劳动结果的均等化不是实现平等的有效路径40-46
- 一、马克思与以蒲鲁东为代表的永恒公平的论战40-42
- (一) 蒲鲁东的永恒公平社会构想40-42
- (二) 马克思反对永恒公平的斗争42
- 二、马克思对拉萨尔公平分配的批驳42-44
- (一) 拉萨尔公平分配的社会模式43
- (二) 马克思对拉萨尔平等理论的全面反击43-44
- 三、蒲鲁东与拉萨尔平等理论的实质与弊病44-46
- (一) 蒲鲁东与拉萨尔平等理论的实质44-45
- (二) 蒲鲁东与拉萨尔平等理论的弊病45-46
- 第四章 通往平等的现实路径:劳动解放46-57
- 一、由劳动结果均等向人劳动同一尺度平等的过渡46-48
- (一)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以同一尺度“劳动”计量平等46-47
- (二) 劳动作为同一尺度实现的社会相对平等47-48
- 二、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48-51
- (一) 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实现平等提供物质基础48-50
- (二) 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为实现平等提供政治保障50-51
- (三) 主体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为实现平等提供精神动力51
- 三、劳动解放与人类平等的实现51-55
- (一) 自然层面:由劳动能力的普遍发展到劳动能力差别的淡化51-52
- (二) 社会层面:异化劳动的扬弃与劳动关系的平等52-53
- (三) 人自身层面: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向人性的复归53-55
- 四、平等的终极追求:人的自由个性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淑梅;;论马克思自由平等观的变革[J];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2 马晓燕;;罗尔斯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王岩;;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平等思想的理性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姜涌;;马克思劳动平等是人类平等理性的诉求[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5 李纪才;;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6 刘刚;;阶级分析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兼析“罗默-赖特”阶级分析框架[J];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马骁毅;;马克思与柯亨平等观的比较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776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7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