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交流与对话
本文关键词: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交流与对话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是形成一种建设性力量的新尝试。一方面,马克思人文主义与儒家人文主义的相互配合,可以开拓一个崭新的人文视域,更好地指导现世中的人通过社会实践去改变世界;另一方面,在儒家传统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需要我们重新了解、辩证分析的一个命题,同时也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即回到轴心文明、恢复中国最深厚的传统文化并实现中华民族自我救赎的过程。没有历史记忆就没有自由,在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与人性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一个健康的历史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新焕发,无疑有助于我们理性地辩难与思考问题,从而树立起悲剧意识。这是一种深刻的、中国式的悲剧意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可见,面对中国现代化的现实,对于悲剧观念的关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省现实,进而找到伦理、正义以及经验的合理性。在浓厚的历史记忆的积淀之下,儒家传统文化中的每一个主体人都有一个丰富而悲剧的人生,具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人类全体而奋斗,这也就将个体人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全体。因此,马克思主义与儒家的交流与对话,不仅是文化上的终极关怀,同时也在精神世界中塑造个人与民族的方向,它面向的是未来,并关系到我们拥有怎样的未来。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学 人文主义 悲剧观念 未来
【分类号】:A811;B222
【正文快照】: 王杰:今天是4月8日,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庆曰,也是我们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进行的第二天,那就让我们从这个论坛开始谈起吧。据说当年唐文治校长将4月8日定为校庆日,是取“四通八达”之意,今天关于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论坛的组织形式,特别是您昨天的演讲涉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培元;儒学人文主义的特质[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张雷;卢善顶;陈战峰;;略论儒学中的生活禅思想[J];唐都学刊;2008年05期
3 许智;胡光;;析杜维明的“儒家解释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儒学、儒教与文明对话:儒教的人文主义理解——杜维明先生访谈录[J];原道;2007年00期
5 张三萍;;略论张君劢的科学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丽华;;关于儒家传统的思考——读彭国翔的《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J];孔子研究;2008年01期
7 刘晗;;论政治儒学的历史演化与人文理性精神[J];管子学刊;2006年01期
8 乔治·卢卡契;孔阳;;一篇美学专论的序论[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4年12期
9 张晚林;;哲学的教化何以可能?——论从罗蒂、加达默尔到儒家的可能性[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永义;现代儒学的出路——读《儒学的现代转折》[J];学术月刊;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曹相;;儒学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李景林;;论儒学的个体性原则[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马元良;;儒学与东方经济管理体系的贡献[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锡勤;;论康有为对儒学的改造[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成轩;;朱熹对儒学南传的贡献[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蒋薇;;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与儒教文化圈——秦汉儒学与当今儒学的社会作用[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9 邓伟志;;序[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泽亮;;玄学是儒学道家化的过渡形态[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 汤一介;儒学与生态[N];人民日报;2003年
2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N];北京日报;2010年
3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4 叶楚炎;儒学:二十一世纪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记者 王端鹏;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立[N];济南日报;2010年
6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作为哲学的儒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 郭培燕、刘玉亮;努力发挥儒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N];山西政协报;2009年
8 张立文;孔门儒学怎样影响了朝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兼院长 郭齐勇;儒学教育并非仅是知识性的[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韩东育;儒学仿佛日本人身上的衣服[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思想研究(1868-1945)[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李丽;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省思[D];复旦大学;2006年
3 任丽新;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许家鹏;“儒术独尊”与“霸王道杂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THEO A. COPE;儒学中的“诚”及其在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中的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林存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D];南开大学;1997年
7 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史[D];复旦大学;2003年
8 关万维;先秦政治与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常裕;河东学派考论[D];南开大学;2006年
10 赵杰;两种生命的学问[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晓洲;论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4年
2 张运磊;《论语》“和”辨及“和谐管理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贾微;梁启超儒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崔荣;试论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D];延边大学;2006年
5 邱海燕;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张杰;儒学与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纪波;先秦至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历程批判论纲[D];河南大学;2005年
8 王星;陆象山心学的儒释之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长恒;陈焕章孔教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晓兵;“以人为本”的历史回溯与现实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9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2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