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学派后期的文化—政治学批判转向及其局限性—以马尔库什与赫勒为例
本文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后期的文化—政治学批判转向及其局限性—以马尔库什与赫勒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布达佩斯学派 政治经济学 文化哲学 政治哲学 意识形态 伦理道德
【摘要】: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分支,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在其思想发展后期,已然表现出明显的后马克思主义倾向。其中,尤以马尔库什的文化哲学批判与赫勒的政治哲学反思最为显著。前者立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通过延伸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边界,在确证二者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否认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有效性。后者从当前资本秩序的政治结构出发,依托对具体政治法则中道德谱系的发掘,在建构指向良善生活的道德—政治体系之后,旋即瓦解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合法性。值得一提的是,布达佩斯学派后期的理论妥协,暗示了西方左翼思潮对当前资本主义新格局采取的文化—政治批判策略,之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这一重要发力点的缺失。因此,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语境中,重塑文化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理论根基,就构成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与传统左翼理论的双重超越。其实质是彻底的文化政治哲学批判。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布达佩斯学派 政治经济学 文化哲学 政治哲学 意识形态 伦理道德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9批特别资助项目“布达佩斯学派的文化—政治哲学批判研究”(项目编号:2016T9044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505;A81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其林;;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傅其林;;布达佩斯学派对历史哲学范式的批判[J];求是学刊;2010年05期
3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布达佩斯学派美学——阿格妮丝·赫勒访谈录[J];东方丛刊;2007年04期
4 傅其林;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重构美学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5 傅其林;;布达佩斯学派的后马克思主义之路[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2期
6 傅其林;;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观念与雅俗文化结构关系的重构[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年0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司空;;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需要”理论及其困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杜红艳;;布达佩斯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发展脉络[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3 赵司空;;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需要”理论及其困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建茵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哲学流动站;布达佩斯学派的理论嬗变与价值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杜红艳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青年马克思到后现代:布达佩斯学派的蜕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红艳;布达佩斯学派文化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4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4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