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元性本质与多元化探索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元性本质与多元化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辩证法 恩格斯 列宁 《哲学笔记》 卢卡奇 社会批判理论 文化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百年发展历程一波三折,历经"单义"、"多义"之变,在当代西方则呈现为"弱义"的态势。"单义"是指辩证法的唯一性诉求,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心中严格、绝对、唯一的辩证法,作为严格体系的辩证法与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不可分割。"多义"是指辩证法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转换中所表现出来的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在西方,辩证法的多样化发展以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为代价,从而以各种微弱和坚守的方式存在于文化研究、社会理论研究以及社会抗议活动之中,使辩证法呈现出弱势的姿态。这既是辩证法在继强势一元性的辩证法体系与多元化的辩证法探索之后的潜伏与徘徊,也是辩证法在当代西方的现实策略。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关键词】: 历史辩证法 恩格斯 列宁 《哲学笔记》 卢卡奇 社会批判理论 文化研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13JJD710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X0005)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资助项目
【分类号】:A81;B024
【正文快照】: 自列宁写了以《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为核心文本的“伯尔尼哲学笔记”,辩证法便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心。上世纪30-80年代,辩证法一直是革命政治话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显学。然时过境迁,90年代以来唯物辩证法在理论上遭遇到极大挑战,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陈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科学的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刘捷;从本体论到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论人的方法的根本变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马育良;仁、义与孔孟的经权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金鹏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本质[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李雅菲;张红跃;;浅析阿多诺的“中介”范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易兰;荀子的社会理想及其局限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赫牧寰;荒诞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的发生[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10 张成诗;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的唯物史观[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路曲;;论新加坡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刘永启;;论意识的物质性及三层物质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曾德华;;社会现实:来自奥尔曼的观点[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张家唐;;浅析英国的清教思想及反腐倡廉活动[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7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有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编纂当代中国史[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权政;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祝燕;媒体健康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程治隆;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邹玉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永启;中西医融合过程中中医学的合理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满海宁;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D];山东大学;2010年
8 费中方;园林植物色彩构成及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康华;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萌彦;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骏远;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统一[J];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2 傅如良;如何理解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同一[J];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3 高清海;辩证法与“变戏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傅如良;论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同一[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张江明;新世纪与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创新[J];岭南学刊;2001年06期
6 刘寒刚;辩证法理论的新视角[J];学术界;2001年04期
7 贺来,陈君华;对辩证法三种研究范式的批判性反思[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8 赵士发;辩证法及其基本形态问题研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傅德本;“一分为二”评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10 张雪梅,张进蒙;辩证法理论形态在当代的演进[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翠微;;辩证法的和谐诉求与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沈亚生;;苏格拉底之死及辩证法的历史命运[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关于统筹学的初步介绍[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慕天;;但开风气不为师——论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责任[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吉林大学 贺来;辩证法:从现成“知识”到哲学“智慧”[N];光明日报;2013年
2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孙正聿;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N];光明日报;2011年
3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贺来;辩证法的实践理性转向[N];光明日报;2010年
4 付文忠 山东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辩证法仍然是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崔唯航 李文阁;借鉴国外新成果 丰富辩证法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崔伟航、李文阁;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7 田世锭 余世荣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戈洛宾:在“智慧辩证法”中探求人的解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白银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省哲学学会理事 范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和实践发展[N];白银日报;2006年
9 侯树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哲学问题[N];北京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林;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及当代走向[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海涛;直觉辩证法[D];吉林大学;2015年
4 付威;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5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6 余易达;福柯的空间权力辩证法:语境、内容及意义[D];苏州大学;2014年
7 相秀丽;从理论到实践[D];吉林大学;2008年
8 宋铁毅;人、历史与自我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艳辉;理念的对话式展开[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青;论辩证法精神的解放及其人的自由指向[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吴永佳;辩证法的当代意蕴[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潘宇鹏;论主体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杨辉球;“革命性辩证法”与“建设性辩证法”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成;论辩证法的否定本性[D];吉林大学;2007年
6 纪佳妮;辩证法与人的自我生成[D];吉林大学;2007年
7 廖胜刚;马克思的辩证法及其当代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汪巳博;当代辩证法的宽容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9 竭长光;论辨证法的“人文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作竹;论辩证法的自然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1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8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