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基于居住状况视角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9:45

  本文关键词:基于居住状况视角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人口 居住条件及环境 社会融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多和新的特点的出现,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而住房作为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其居住状况的好坏必定会对其社会融合产生影响。本文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流动人口及其社会融合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已有的经验。根据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提供的数据,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流动人口获取住房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并将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居住选择进行对比,发现流动人口多以租赁来获取住房,而当地居民以购买为主。第二,用二维列联表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婚姻、收入、户口、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状况等因素与其居住选择的关系,其中,婚姻、户口和受教育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用多元Logistic分析法分析这些因素影响其住房选择的原因。第三,统计分析了流动人口的住房面积及其自身对住房福利的满意程度,发现流动人口人均居住面积比当地居民小,且自身对住房福利的满意度不高。第四,对流动人口的居住模式及外部基础设施状况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的聚居模式使人口产生居住隔离,其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也配备不足。最后,通过收集资料,呈现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的现状,说明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研究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基础上,指出流动人口目前较差的居住条件和聚居模式会不利于其社会融合,并分析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指出从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状况方面促进其社会融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对流动人口聚居区整治的相关经验,从户籍制度、租赁市场、居住模式、流动人口自身和当地居民等多方面提出了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的相关措施。科学可行的策略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效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对于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推动城市化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流动人口 居住条件及环境 社会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10
  • 1.1.2 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堪忧10
  • 1.1.3 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是大势所趋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
  • 1.3 文献综述11-15
  • 1.3.1 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研究11-13
  • 1.3.2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13-15
  • 1.4 研究内容15-16
  • 1.4.1 研究目标15
  • 1.4.2 研究内容15-16
  • 1.4.3 难点与创新16
  • 1.5 研究方法16-17
  • 1.5.1 文献分析法16
  • 1.5.2 统计分析法16-17
  • 2 理论基础17-20
  • 2.1 相关理论17-18
  • 2.2 相关概念18-20
  • 2.2.1 流动人口18
  • 2.2.2 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18-19
  • 2.2.3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19-20
  • 3 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20-36
  • 3.1 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20-21
  • 3.1.1 人口流动状况20
  • 3.1.2 人口流动的动力机制20-21
  • 3.1.3 现阶段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21
  • 3.2 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及影响因素21-30
  • 3.2.1 数据说明21-22
  • 3.2.2 流动人口的住房方式22-23
  • 3.2.3 流动人口住房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23-29
  • 3.2.4 流动人口的住房面积29-30
  • 3.2.5 流动人口的住房满意度30
  • 3.3 流动人口的居住模式及影响因素30-32
  • 3.3.1 流动人口的居住模式30-31
  • 3.3.2 影响流动人口居住模式的主要因素31-32
  • 3.4 流动人口居住地的外部环境32-36
  • 4 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对其社会融合的影响36-39
  • 4.1 流动人口的聚居模式阻碍其社会融合36-37
  • 4.2 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居住差异不利于社会融合37-39
  • 5 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及环境的对策39-43
  • 5.1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39-40
  • 5.2 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保障住房供给40
  • 5.3 实现混合居住,做好社区管理40-41
  • 5.4 促进流动人口素质的提高41-42
  • 5.5 发挥当地居民和民间组织的作用42-43
  • 6 结语43-44
  • 6.1 基本结论43
  • 6.2 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星华,储卉娟;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2 段成荣;我国的“流动人口”[J];南方人口;1999年01期

3 雷敏;张子珩;杨莉;;流动人口的居住状态与社会融合[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夏青;孙雯雯;;天津市流动人口中弱势群体居住状态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年01期

6 张结海;;外地白领移民上海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7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8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9 马西恒;童星;;敦睦他者: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之路——对上海市Y社区的个案考察[J];学海;2008年02期

10 黄匡时;嘎日达;;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新视野;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011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011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8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