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综合素质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综合素质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综合素质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区域协调发展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人口素质正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瓶颈。近年来,我国人口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大提高,15岁以上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年以上,有知识、有技能的年轻一代成为我国新增劳动力大军的主体,除此之外,各项卫生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8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但是,人口素质的高低是由人的生理条件、自然地理环境还有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共同决定的。由于受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我国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在人口综合素质,,如健康状况、科学文化水平、劳动力技能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移,这种区域间不平衡、不协调的弊端逐渐显现,给我国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带来严重阻碍。基于此,本文充分挖掘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人口综合素质进行打分评价,得出了基本结论:人口综合素质在空间上大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并且10年来取得了明显提高,各地人口综合素质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研究发现,区位条件不同是造成人口素质差距的首要原因;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同生产方式和风俗文化是制约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发展的历史根源;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综合素质的根本原因;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影响人口文化和健康素质提升的直接因素。同时,近年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促使我国各省、各地区之间的人口综合素质差异的缩小。
【关键词】:人口综合素质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区域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8-10
- 1.3 基本概念界定10-11
- 1.3.1 人力资本10
- 1.3.2 人口素质10-11
-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11-12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2-19
- 2.1 本文理论基础12-14
- 2.1.1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12-13
- 2.1.2 人力资本理论13-14
- 2.2 相关文献回顾14-19
- 2.2.1 人口素质理论研究14-15
- 2.2.2 人口素质评价研究15-16
- 2.2.3 人口素质影响因素研究16-17
- 2.2.4 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17-19
- 3 中国人口综合素质现状19-25
- 3.1 人口健康素质的发展19-21
- 3.2 人口文化素质的发展21-22
- 3.3 劳动技能素质的发展22-25
- 4 中国人口综合素质的衡量及变动分析25-34
- 4.1 模型及指标的选择依据25-26
- 4.1.1 模型的选择及原理25-26
- 4.1.2 指标的选择26
- 4.2 模型的基本思路与步骤26-30
- 4.2.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26-27
- 4.2.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27
- 4.2.3 建立成对比较判断矩阵27-28
- 4.2.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28-30
- 4.2.5 确定权重30
- 4.3 结果分析30-32
- 4.3.1 计算结果30-31
- 4.3.2 基本结论31-32
- 4.4 中国人口综合素质变动的原因分析32-34
- 4.4.1 政策支持与经济发展促进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32
- 4.4.2 卫生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32-34
- 5 中国分省人口综合素质的衡量及影响因素34-54
- 5.1 模型的选择与应用34
- 5.2 人口综合素质空间差异的结果分析34-41
- 5.2.1 计算结果34-38
- 5.2.2 基本结论38-41
- 5.3 人口综合素质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41-54
- 5.3.1 区位差异是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主要特征41-43
- 5.3.2 民族差异是造成人口素质差距的历史根源43-45
- 5.3.3 经济发展差异是影响人口综合素质的根本原因45-47
- 5.3.4 教育卫生事业是影响人口综合素质的直接原因47-52
- 5.3.5 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口综合素质空间差距缩小52-54
- 6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54-58
- 6.1 本文最终结论54-55
- 6.2 对策建议55-58
- 6.2.1 加快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5
- 6.2.2 加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缩小各民族之间差距55-56
- 6.2.3 努力提升劳动力素质禀赋,深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56
- 6.2.4 大力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各地人口健康水平56-58
- 7 结语58-59
- 7.1 本文特点及创新之处58
- 7.2 本文不足之处58-59
- 后记(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63-67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广波;汪明林;;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闫路娜;左惠凯;张丹;;河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J];河北工业科技;2010年04期
3 宋宗成;陕西省子长县人口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4 刘长茂;;略述划分人口年龄类型的标准[J];西北人口;1990年01期
5 安菁春;;延边朝鲜族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动及其影响[J];人口学刊;1992年06期
6 朱庆;;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J];西安金融;2007年03期
7 武萍;白长剑;;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与选择——基于辽宁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8 姜涛;;人口转变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新进展:一个综述[J];西北人口;2008年06期
9 刘士杰;张士斌;;收入、人口年龄结构和中国城乡居民储蓄[J];人口与经济;2009年05期
10 张晓青;;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进;;1949-1953年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A];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4期)[C];2011年
2 许信旺;潘根兴;;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匡时;陆杰华;;中国人口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安倍莹;黄晶;高洪臣;续薇;李永勇;王凯;汪军;闫平;;凝血常规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5 张晓雯;;农户对专业合作社依存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等四省408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传亚;秦维昌;宋少娟;亓恒涛;;64层螺旋CT的z轴MTF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邹颖;武志涛;郑丽敏;丁子娴;续朦;;不同断面下电缆隧道造价及影响因素分析[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8 桑立红;梁辰;;我国优秀运动员肺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周荣贵;常成利;刘洪君;;城镇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10 蒋建华;;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德京 陈玮;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尚处“红利期”[N];兰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玢;人口是发展动力[N];科技日报;2011年
3 早报特约评论员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 余佳;当下有必要对人口政策进行讨论[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湘、黎蘅 通讯员 刘占锋;粤正处人口年龄结构黄金期[N];广州日报;2006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邓红辉 谢庆裕 通讯员 邱俊 黄春红;我省目前仍处“人口红利”期[N];南方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姚自琦;我省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N];安徽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刘占峰;广东进入人口年龄结构黄金期[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 桂世勋;老龄化是否意味“人口红利”枯竭[N];解放日报;2010年
9 胡宏桃 陈炳澍;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7年
10 陆昀;未来15年房价下跌可能性很小[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发展;近代河南人口问题研究(1912-1953)[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3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王霞;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5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6 苏同营;基于生产过程的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方维慰;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李文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海文;服务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侯学英;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玉;中国人口综合素质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2 刘雪飞;成都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韩星;长春市城市宜居性的空间差异及和谐空间引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春燕;我国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杜若英;城市公园性别空间差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张平;苏州市居民亚健康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明辉;网络环境下学习满意度、知识掌握及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9 郭敏;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0年
10 郜青云;豫中农民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4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01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