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跨省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地”选择与本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逻辑关系
本文关键词:中部地区跨省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地”选择与本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逻辑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地 回流 落户城镇 城镇化
【摘要】:至今为止学界没有提出"市民化地"这一概念。本文所指的"市民化地"是专指农村转移人口真正完成市民化过程的城镇。中部地区跨省流动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流入地市民化还是回流就业落户城镇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选择困境。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因素是人,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跨省流出人口比重大,其中七成以上是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2020年是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10年,如何解决该地区面临的"人的压力"的困局,比较分析靠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积极推动本地区未跨省流出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吸引本地区跨省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市民化三种途径的可行性,得出结论,提出解决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人的压力"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思政部;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地 回流 落户城镇 城镇化
【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户籍放开背景下安徽新生代农民工回省落户的影响因素研究”(AHSK11-12D196)阶段性成果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乡青少年传统价值观认同研究》”课题批准号 :BEA140074
【分类号】:F323.6;F299.21;C924.24
【正文快照】: 中部六省包括河南省(豫)、山西省(晋)、湖北区要崛起,面临的主要是“人的压力”。如何破解“人省(鄂)、安徽省(皖)、湖南省(湘)、江西省(赣)。的压力”的困局,本文比较分析靠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土地面积约为10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积极推动本地区未跨省流出农业人口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伟锵;李洪玲;张改清;;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郑州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2 马凤鸣;;农民工双重社会适应对流向意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6期
3 陈俊峰;杨轩;;农民工迁移意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问题;2012年04期
4 靳小怡;李成华;杜海峰;杜巍;;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的新领域:农民工生计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5 林善浪;张作雄;林玉妹;;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分析——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问卷[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4期
6 朱勋克;汪雁;刘蕾;;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朱冠楠;吴磊;;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J];管理工程师;2010年06期
8 周蕾;李放;;农民工城镇化意愿分层:代际与婚姻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2年04期
9 曹小霞;李练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评述[J];当代经济;2012年15期
10 石智雷;;城乡预期、长期保障和迁移劳动力的城市融入[J];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周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肖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迁移行为模式及其决定[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周毕芬;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虞小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慧永;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交通事故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戚迪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回流决策与行为:机理与实证[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8 姚缘;信息获取、职业流动性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9 郝身永;决策效用、感受效用与幸福—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D];南开大学;2013年
10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条件和意愿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何潇;过一天算一天[D];复旦大学;2011年
3 梁闹;我国经济外向度对就业稳定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邓思易;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振宇;我国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化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娜;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赵延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王献峰;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张利利;青岛市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李世勇;农村外出劳动力入城生活状况、留城意愿及其社会保障制度需求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2 邓曲恒;古斯塔夫森;;中国的永久移民[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3 刘传江;程建林;;我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经济纵横;2007年07期
4 赵艳枝;;外来人口的居留意愿与合理流动——以北京市顺义区外来人口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赵阳,孙秀林;暂迁流动与回乡创业的政策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9期
6 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7 蔡禾;王进;;“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思慧;;新生代农民工在想些什么[J];同舟共进;2010年05期
2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J];生意通;2010年04期
3 张铁军;孟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新东方;2010年02期
4 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5期
5 张远秀;孔利;;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看民工荒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12期
6 张立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分析[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7 李茜;;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的自身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8 本刊编辑部;;新生代农民工素描[J];现代人才;2010年01期
9 程亚文;;新生代农民工节后的出路[J];现代人才;2010年01期
10 朱四倍;;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能照亮现实吗[J];观察与思考;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敏丹;“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观接近大学生[N];台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新元;“新生代农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N];东方早报;2010年
4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省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蔡树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N];河南日报;2010年
5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取向[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王腾飞 李丽颖;让新生代农民工跨越城乡鸿沟[N];农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保障与身份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财经评论员 刘伟;“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政策视野[N];深圳商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当“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务工主体[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何宗渝 黄深钢 雷敏;新生代农民工也给中国带来新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柳延恒;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霞;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连圣;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协调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田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芳;返乡相亲: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择偶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及融入路径探讨[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牟增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时艳敏;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伍敏;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9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03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