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23:35
本文关键词:重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指二者能够相互适应、协同运作,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当二者相互协调时,经济水平会得到较好的发展,若二者不协调时,人口发展速度过快,会引起收入降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困难、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解决好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同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最近十多年来,重庆市抓住直辖市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人口发展速度比较快,因此,设计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评价,是重庆市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利用重庆市1996—2011年的时序资料,分析了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和分析了人口与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证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情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探讨促进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份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等。第二部份介绍相关理论基础,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第三部份介绍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关于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经济总量、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几方面,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部份建立重庆市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两大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1996—2011年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为评价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提供定量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论计算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根据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标准,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评价。利用权重法计算了各系统内部的指标体系对系统的影响程度。第五部份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促进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人口 经济 协调度 重庆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C92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研究方法9-10
- 1.3 研究框架10
- 1.4 可能的创新点10
- 1.5 文献综述10-19
- 1.5.1 国外研究现状11-14
- 1.5.2 国内研究现状14-18
- 1.5.3 对国内外的研究评价18-19
- 2 理论基础19-24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9
- 2.2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19-23
- 2.2.1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19-20
- 2.2.2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20-23
- 2.3 小结23-24
- 3 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分析24-34
- 3.1 研究区概况24-25
- 3.2 人口状况分析25-29
- 3.2.1 人口总量及其变动情况分析25-26
- 3.2.2 人口结构现状与分析26-27
- 3.2.3 人口质量现状与分析27-29
- 3.3 经济发展状况29-31
- 3.3.1 经济总量及其变动情况分析29-30
- 3.3.2 经济结构现状与分析30
- 3.3.3 经济水平现状与分析30-31
- 3.4 重庆市人口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的相互关系31-34
- 3.4.1 人口对经济的影响31-33
- 3.4.2 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影响33-34
- 4 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评价34-50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4-36
- 4.1.1 研究方法介绍34-36
- 4.1.2 数据来源36
- 4.2 人口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36-38
- 4.2.1 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36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6-38
- 4.3 人口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测算38-45
- 4.4 人口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分析与评价45-50
- 4.4.1 对协调度的测算结果进行等级划分45-46
- 4.4.2 协调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46-47
- 4.4.3 影响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47-50
- 5 促进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50-54
- 5.1 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50
- 5.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人口结构,发展老年产业50-51
- 5.3 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人口质量51-52
- 5.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52-54
- 6 结语与研究不足54-55
- 6.1 结语54
- 6.2 研究不足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3 赵菊花;;广西人口数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0期
4 黄乾;试论西方学者关于人口与经济关系认识的演变[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5 石培基;杨银峰;;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1期
6 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2期
7 李文慧;谢可贵;陶建军;余光辉;;苏南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8 赵菊花;;广西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续竞秦,吕永成;广西“经济—能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10 甘乐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湖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1051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0516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