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23:21

  本文关键词: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适度人口 人口容量 EOP-MM 木桶原理 灰色系统 西宁市


【摘要】: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战略性议题。城市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的影响。在某一确定时期,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城市发展。人口数量过多,会使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而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反,过少的人口数量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利用率低下,从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只有保持适度规模,才会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考虑到城市资源、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城市适度人口容量的研究是城市未来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适度人口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以西宁市为例进行城市适度人口容量实证研究。以2000-2011年西宁市人口数据为样本数据,构建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预测西宁市2015和2020年人口数量。分别采用单要素分析法和EOP-MM模型,测算了西宁市2011、2015和2020年水资源、城市建设用地和经济条件约束下的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然后将这三个条件约束下的西宁市人口容量分别与2011年实际人口规模、2015及2020年预测人口规模进行对比,分析西宁市人口与资源及经济条件的协调性。最后利用“短边分析法”分析出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中的“最短边”。基本结论如下: (1)在不发生特殊事件情况下(如突发自然灾害、大规模人口迁移等)西宁市人口规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序、稳定发展,到2015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36万人左右,到2020年人口数量达到251万人左右。 (2)城市建设用地约束下,2011年的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容量为122.83万人;到2015年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容量为141.52万人;2020年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为153.35万人,湟中、湟源和大通三县适度人口容量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人均居住用地约束下,2011年的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容量为131.02万人;到2015年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容量为150.95万人;2020年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为163.57万人,湟中、湟源和大通三县适度人口容量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人均绿地面积约束下,2011年的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容量为52.64万人;到2015年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容量为60.65万人;2020年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为87.63万人,西宁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在人均绿地面积条件下,属于严重超载,湟中、湟源和大通三县适度人口容量存在发展潜力。 (3)水资源约束下,西宁市2011年适度人口容量为203.29万人;到2015年适度人口容量为210.56万人;到2020年适度人口容量为217.82万人。社会经济约束下2011年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为203.20万人,到2015和2020年适度人口容量分别为228.53万人、243.34万人。 (4)根据“短边效应”,现状条件下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发展的是主要要素是绿地面积和水资源,未来城市发展过成中影响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限制要素为水资源。
【关键词】:适度人口 人口容量 EOP-MM 木桶原理 灰色系统 西宁市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24.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图表目录9-10
  • The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进展13-18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3-15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5-17
  • 1.2.3 总结与评价17-18
  •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18
  • 1.3.1 数据来源18
  • 1.3.2 数据处理18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1.4.1 研究方法18-19
  • 1.4.2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19-20
  • 1.5 创新与不足20-22
  • 第二章 适度人口容量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2-25
  • 2.1 相关概念22-23
  • 2.1.1 人口、人口结构22
  • 2.1.2 资源承载力、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22-23
  • 2.2 理论基础23-25
  • 2.2.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23-24
  • 2.2.2 适度人口理论24
  • 2.2.3 资源承载力理论24
  • 2.2.4 木桶原理24-25
  • 第三章 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影响因素分析25-38
  • 3.1 西宁市概况25-28
  • 3.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25-26
  • 3.1.2 自然地理概况26-27
  • 3.1.3 社会经济概况27-28
  • 3.2 影响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自然生态因素分析28-31
  • 3.2.1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9
  • 3.2.2 城市水资源量29-30
  • 3.2.3 城市生态环境30-31
  • 3.3 影响西宁市适度人口社会经济条件分析31-34
  • 3.3.1 西宁市经济发展概况31-32
  • 3.3.2 西宁市就业概况32-33
  • 3.3.3 西宁市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33-34
  • 3.4 西宁市人口发展现状及分析34-38
  • 3.4.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4-35
  • 3.4.2 人口迁移35-36
  • 3.4.3 人口结构36-38
  • 第四章 基于灰色系统西宁市人口预测38-42
  • 4.1 灰色系统GM(1,1)模型介绍38-40
  • 4.1.1 灰色系统GM(1,1)模型原理38-39
  • 4.1.2 检验39-40
  • 4.2 西宁市人口预测及结果分析40-42
  • 第五章 基于自然要素条件约束下的西宁市适度人口计算42-49
  • 5.1 土地资源计算过程、方法、原始数据42-46
  • 5.1.1 城市建设用地约束条件下西宁市适度人口计算42-44
  • 5.1.2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束条件下西宁市适度人口计算44-45
  • 5.1.3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约束条件下西宁市适度人口计算45-46
  • 5.2 水资源46-49
  • 5.2.1 水资源总量46-47
  • 5.2.2 水资源约束条件下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计算47-49
  • 第六章 基于EOP-MM模型西宁市经济适度人口计算49-56
  • 6.1 EOP-MM模型简介49-50
  • 6.2 EOP-MM模型参数赋值与计算50-54
  • 6.3 计算结果分析54-56
  • 第七章 基于“短边效应”西宁市适度人口分析及对策56-58
  • 7.1 基于“短边效应”的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56-57
  • 7.2 对策与建议57-58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8.1 结论58-59
  • 8.2 不足和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介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丽;杨华;简太敏;;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涪陵区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北京城市人口容量的短边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3 童玉芬;齐明珠;;制约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4 李侃桢,童本勤,程同升;南京主城人口合理容量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5 仇保兴;集群结构与我国城镇化的协调发展[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6 仇保兴;论五个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J];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7 黄继军,王红艳;城市需水量预测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8 马强,徐循初;"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3期

9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10 杨春;杨海娟;;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地下水;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069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069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