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不生根:上海皖南小三线人口迁移研究
本文关键词:落地不生根:上海皖南小三线人口迁移研究
【摘要】:小三线建设是以一线城市的工厂内迁方式展开的,工人和家属随厂内迁成为了小三线建设的重要部分。上海皖南小三线建设中七万余职工和家属经历了从城市被动员到山区,再从山区回调到城市的流转过程,形成这一时期特殊的人口迁移流。其中人口迁移与小三线建设工厂的转折兴衰密切相连,移民成为了观察小三线发展演变的一个切入口。研究认为,单纯依靠行政动员而牺牲经济利益的做法,使得小三线移民无法持久,尽管上海小三线职工和家属在皖南落地20余载,但却始终未能在当地生根。
【作者单位】: 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上海后方基地 皖南 小三线建设 移民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3&ZD0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南地区三线建设单位的社会文化变迁研究”(14XZS0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小三线建设研究”(2015M570320)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出于备战的需要,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以建设后方军工基地为主要目标的三线建设运动。在全国性的大三线建设开展后不久,毛泽东便决定推广广东经验,要求一线省市在省内建设自己的常规武器基地,以便战时独立作战。相对于全国性的大三线建设,各省区市投资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坤;;1949~1976年上海市动员人口外迁与城市规模控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03期
2 张坤;;群众工作跨区域协作——1955年浙江农民访问团工作述略[J];浙江档案;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忠强;反哺与责任: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柳文耀;;那天,熊熊烈火在我身上燃烧……[J];少年文艺(上海);2012年04期
2 徐俊武;论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赵崇沪;难忘的皖南山区溪流钓[J];中国钓鱼;1994年12期
4 ;出轨的丈夫不要也罢[J];农家女;2010年0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兆林;张惠舰;;20世纪60年代北京小三线建设[A];当代北京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2 刘建民;;河北“小三线”建设的理性探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言午;触摸“小三线”建设的鲜活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有威 上海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吴静 李婷 整理;艰苦的小三线早期建设[N];东方早报;2012年
3 上海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胡静;小三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N];东方早报;2012年
4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有威 上海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吴静 李婷 整理;小三线的调整是大势所趋[N];东方早报;2012年
5 上海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吴静 上海大学历史系本科生 祝佳文 整理;回到上海后的小三线人[N];东方早报;2012年
6 杨雄威;“上海小三线”:深山里的外滩[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黄啸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上海小三线的交接历程[N];东方早报;2014年
8 上海大学档案馆档案管理员 吴静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有威;一个时代的终结[N];东方早报;2012年
9 杨雄威;“上海小三线”:深山里的外滩[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上海大学历史系讲师 崔海霞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有威;深山里的生活交响曲[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建民;论河北“小三线”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弘;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田野调查与整体价值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3 王文正;山东省小三线工业遗存田野调查及整体价值评价[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4 刘洋;小三线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1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08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