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四要素:一个省级层面的纵向分析
本文关键词: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四要素:一个省级层面的纵向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出生性别比 性别观念 经济社会发展 生育政策
【摘要】: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源于传统的男孩偏好,成于快速的生育转变,行于便捷的胎儿性别选择技术,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文从文化、发展、政策视角出发,以省(市、自治区)为分析单位,定量地探讨了1990—2010年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结果发现,平等的性别观念是降低出生性别比的最稳健因素;既具数量挤压,也有性别盲视和短视的生育政策推升了出生性别比;经济社会发展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呈倒U型,只有当发展程度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如人均GDP达到4万元、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年)时,才会对出生性别比产生抑制作用;否则,发展的成果被用于达成理想子女性别结构的工具。基于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缓解出生性别比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性别观念 经济社会发展 生育政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研究”(08JZDH00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10年前,美国杨百翰大学政治学者Valerie M.Hudson和英国肯特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者AndreaM.Den Boer联合出版了Bare Branches: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Asia’s Surplus Male Population(《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不安后果》)一书。作者在这部极具刺激性和煽动性的著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菊华;;男孩偏好与性别失衡: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理论分析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2期
2 李慧英;;男孩偏好与父权制的制度安排——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性别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2期
3 贾志科;吕红平;;论出生性别比失衡背后的生育意愿变迁[J];人口学刊;2012年04期
4 解振明;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J];人口研究;2002年05期
5 杨菊华;;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与儿童性别比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6年03期
6 杨菊华;陈卫;陶涛;蔡菲;杨成钢;宋月萍;陈蓉;;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吗?[J];人口研究;2009年03期
7 桂江丰;孙红;;北京市流动人口“地下B超”市场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年02期
8 胡耀岭;原新;;基于空间数据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2年05期
9 冯媛;;性别不平等:问题失焦和对策失灵的关键[J];探索与争鸣;2014年09期
10 莫丽霞;;出生性别比治理体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文振;男女平等:一个多维的理论建构[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2 杨菊华;;“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3期
3 牛艳军;牟宇峰;;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差异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3期
4 陈婷婷;叶文振;;中国出生性别比城乡差异的社会性别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6期
5 熊婕;;性别鉴定与选择性引流产的两性认知差异[J];法制与社会;2006年23期
6 汤兆云;;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生育政策因素[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年01期
7 魏来;;贵州省出生性别比变化态势及其因素探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8 王翠绒,易想和;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9 朱正威;胡永涛;郭雪松;;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性别失衡风险传导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10 赵晓芬;;河南省农村人口出生性别比发展水平及趋势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国英;;“性别生态”失衡问题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吕红平;李彤洁;;计划生育引发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及其社会治理——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A];2014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W,
本文编号:1106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10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