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瓶颈——基于人口效应、规模和技术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瓶颈——基于人口效应、规模和技术效应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012年开始北京等地持续的雾霾天气以及很多城市能见度接近于零等事实都说明了环境问题已愈演愈烈。在我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我们也意识到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是现实却告诉我们我国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路径遇到了瓶颈。本文从人口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来深度剖析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制约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提高的瓶颈。
【作者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
【关键词】: 人口效应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环境质量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基于系统建模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政策调控研究”(项目编号:2015M571716) 中央高校基金“中国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排放影想的定量研究”(项目编号:2015PYW02) 中国药科大学科研专项基金“中国经济增长对经济质量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ZJ1413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如何走出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囚徒困境”(项目编号:2015SJD116)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基于系统建模的江苏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政策调控研究(项目编号:15SYC-009)
【分类号】:F124;C924.2;X22
【正文快照】: 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全国各地出现雾霾,PM2.5超标等事实都佐证了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已愈演愈烈。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联合发布的2011年世界环境绩效排名(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EPI),中国在参评的16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120位,其EPI得分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2 符淼;;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拐点和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3 周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中国新能源法律、政策的缺陷与完善[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2 吕连宏;罗宏;张征;;中国“能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严汉平;李冀;王欣亮;;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解——基于不同区划方式的比较[J];财经科学;2010年11期
4 何报寅;地区发展差异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4期
5 郑炎成,鲁德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7期
6 李胜文;李新春;杨学儒;;中国的环境效率与环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估算[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7 唐德祥;张斗星;黄梅;;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8 贺红兵;;中国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2年11期
9 周杜辉;李同f;哈斯巴根;杨卫丽;;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10 王合生;长江流域持续发展的态势、问题及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亚平;;中国能源农业发展的环境效益的定量评价和地理分布格局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丁嵩;李红;;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时空分析——以广东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5 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多鲁洪·哈地尔;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与保障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潘文轩;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袁潮清;中国节能降耗途径的节能效果测算及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邓志茹;我国能源供求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肖华;企业环境报告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谢明达;城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丹弘;云南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陶玲玲;环境公平对我国区域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照青;基于目标规划的河北省能源消费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刘t,
本文编号:1129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12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