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出生人口性别比最新动态及问题判断

发布时间:2017-11-05 14:19

  本文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最新动态及问题判断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性别比 人口现象 生育行为 结构性问题 非户籍人口 生育观念 家庭计划 人口文化 社会治理方式 影响因素


【摘要】:正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是我国快速实现稳定的低生育率水平过程中出现的突出人口结构性问题。出生性别失衡是今天的人口现象,但是一定会是明天的社会问题。一、形势:出生人口性别比步入稳定的下降通道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开始出现偏高迹象(正常值域为103-107),之后2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年均0.58个比点的速度一路持续、快速、波动攀升,2004年达到最高峰值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是我国快速实现稳定的低生育率水平过程中出现的突出人口结构性问题。出生性别失衡是今天的人口现象,但是一定会是明天的社会问题。一、形势:出生人口性别比步入稳定的下降通道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开始出现偏高迹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中传,李权林;湖北部分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成因与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张枫;广东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南方人口;2003年04期

3 沈惠,赵传利,金小平;铜山县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措施[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余永英;青海省各民族人口性别比现状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5 李利;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专项治理工作[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3期

6 ;关爱女孩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07期

7 宋建彬;河北省安国市抓“三头”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08期

8 张创杰;八措并举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09期

9 李彩依;浙江省磐安县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年09期

10 ;坚持多措并举 狠抓案件突破 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康国定;;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温卓文;;浅谈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彩依;;磐安县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分析与对策[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任焕;;绥德县农村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调查分析报告[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李家富;冯颜利;;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6 卢萍;;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态平衡[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余定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需综合治理[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眉灵;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N];成都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刘军 王强 记者 任诗芹;皖鄂豫赣协作治理人口性别比[N];安徽日报;2006年

3 杜小龙;力促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N];贵阳日报;2007年

4 葛云峰 焦晓宁;陕西规划“三步走”平衡人口性别比[N];健康报;2006年

5 赵金龙 苗金鑫;我市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集中治理[N];焦作日报;2007年

6 记者 钱兰邋通讯员 顾绣琴;出生人口性别比力争两年内恢复正常[N];泰州日报;2007年

7 黄还春;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N];温州日报;2007年

8 张蔚寰;我市与省内六市联手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说“不”[N];新乡日报;2007年

9 汤菊生 记者 吴剑;创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社会机制 从根本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N];宜春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左亚军;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 “关爱女孩”刻不容缓[N];永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萍;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机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兰芳;非线性双性别人口发展模型创新暨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参数识别与评估(2000-2006)[D];厦门大学;2009年

2 李梅;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胡书芝;家庭性别平等观念与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认知[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翟燕;咸阳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敏;聊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钟微微;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特征及分因素贡献率[D];吉林大学;2016年

7 张则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分析与思考[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军;湖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侯建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唐荣宁;社会因素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4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144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4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