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寿风险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长寿风险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长寿风险 死亡率 Lee-Carter模型 预期寿命 养老保险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经济进步、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类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人类实际寿命得以持续延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从1955年的45.9岁,延长到了2000年的65.4岁,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74.3岁,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4.83岁。人口寿命延长,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却存在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随着而来。庞大的老龄人口以及不断提高的实际寿命,使得养老金支付系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长寿风险由此产生。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群体性的长寿风险,它是由于养老群体的死亡率整体性下降,实际寿命大于预期寿命,养老金计划的提供者需要延长养老金的支付期,对养老金支付造成巨大压力。由于群体长寿风险不能内部分散,再加上逆向选择问题,养老金计划提供主体只能被动接受长寿风险,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会受到巨大影响。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转型以来,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养老金缺口,长寿风险的出现使得养老金管理更困难。因此,对我国长寿风险进行研究,,为我国长寿风险管理及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人们对长寿风险认识的深化,国内外学者纷纷从长寿风险的识别和长寿风险管理方面对长寿风险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目前长寿风险的识别主要集中在死亡率的预测,长寿风险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风险证券化。与国外相比,我国学者对长寿风险的研究起步晚,研究较为浅显。受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高的影响,部分通过资本市场转移长寿风险的方法也仅限于理论研究。而且人们对长寿风险的认识也不清晰,因此本文对我国长寿风险做了系统的分析,为长寿风险管理研究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长寿风险管理办法。 文章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简要概括了要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概述,以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长寿风险的概念,从社会、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阐述了长寿风险产生的原因,介绍了长寿风险对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为模型部分,介绍了死亡率预测模型的发展过程,以及Lee-Carter模型的形式及参数估计方法。此外,还说明了生命表的编制过程。为死亡率和预期寿命的预测提供理论介绍。 第四章为实证部分,本章基于我国1994-2011年分性别分年龄人口死亡率经验数据,预测得到2012-2020年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及预期寿命,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为政策建议部分,根据我国长寿风险的实证分析,结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等因素,提出了合理控制我国长寿风险的政策建议。 文章从社会保障体系的宏观角度,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作为研究整体,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我国长寿风险产生的原因,指出长寿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养老保障制度相对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滞后性。基于最新死亡率经验数据,预测得到未来我国人口死亡率和预期寿命,并与目前使用的生命表和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对比,使我国长寿风险得以量化。并据此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长寿保险产品创新方面提出了如推迟退休年龄、加深市场化程度、利用资本市场转嫁长寿风险等应对长寿风险的具体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24.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卫国;封溪幼儿教师领到了养老保险证[J];江西教育;1994年04期
2 由莉 ,黄亨煜;现代企业与社会保险——现代企业人事部经理研究例会座谈纪要[J];中国人才;1996年12期
3 谷佳,王涛;养老保险基金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书刊信息[J];中国培训;1997年08期
5 肖平铭;走出沼泽:论新形势下改革完善养老保险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6 李红军,胡东胜;试论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柳素青,沈丽娟;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几点思考[J];人事与人才;2001年06期
8 朱殊洋;关于当前社会保障研究的几个问题[J];探求;2001年05期
9 沈洁;日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困境与改革的走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陈迅,娄莹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旺庭;许萍艳;董南萍;;对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养老保险的思考[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宋智勇;;个体私营企业养老保险难浅析[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骆忠学;;对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重大意义的一点认识[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3期(总第87期)[C];2011年
4 刘仁华;蔡康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忧思与求解[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王建宁;;关于地勘系统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化问题的若干思考[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郑小刚;葛京凤;魏静;;通过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透视征地补偿标准[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邓志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李爱;;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与展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10 侯仲华;徐秋花;;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绥阳站记者 石芝谋;绥阳农村“两户”养老保险提升幸福指数[N];遵义日报;2008年
2 孙鹤 王巍 记者 韩雪洁 李娜;农村独女户养老保险试点启动[N];吉林日报;2008年
3 记者 吴轶群 实习生 蒋丽丽 通讯员 何建飞;解开龙翔人参保数字大跳跃的“魔法”[N];嘉兴日报;2008年
4 白江宏邋申建军;阿荣旗农民纷纷为养老投保[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李玉梅;全省村干部养老保险年内办理完毕[N];金昌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卫婷;村官退休有“保险”[N];酒泉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孙传海 通讯员 杜俊龙;中旗为700多名退牧转移牧民办理养老保险[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8 记者王新德、通讯员刘涛;玛纳斯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N];昌吉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有仓;阳泉市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林春生;铜陵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N];安徽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玮玮;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童文胜;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及其本土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周国良;上海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和数值模拟[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红军;论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范海东;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于凌云;养老保险、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水辉;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邱晓彦;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与个人所得税缴纳激励联动模型[D];湖南大学;2010年
9 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10 王伟;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凯;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D];西北大学;2010年
2 吴杰伟;关于天津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关琪瑜;不同群体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颖;河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雨田;我国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慧;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洋;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朱亚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连寅;我国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模式比较[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徐德成;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21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