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分区引导——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秦巴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分区引导——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
【摘要】:随着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秦巴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将进一步重组。本文基于安康市的乡镇单元,采用空间分析合理划分人口集聚区的等级,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空间相关性,试图揭示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人口集聚区进行策略引导。研究表明:1人口集聚区等级的划分可结合人口增速与人口总量;2不同影响因素对人口集聚产生的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集聚具有"马太效应";医疗条件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存在正效应,也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增的规律;交通条件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高程对人口聚集的影响存在负效应,并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而耕地对人口集聚的影响与产业结构相关;3影响人口聚集的需求要素具有显著的差异,即经济发展需求土地需求便捷的交通需求良好的医疗条件需求低海拔需求。4对于秦巴山区来说,人口集聚的引导策略应结合"地情"进行统筹谋划,如人口高度集聚区以道路交通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为重点,人口次高度集聚区以道路交通建设为重点,人口中度集聚区以医疗服务设施完善为重点,人口低度集聚区以高山人口转移为重点。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2489) 西北大学“211”“十二五工程”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YZZ13001)
【分类号】:C924.21
【正文快照】: 秦巴山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涉及省份最多、国土面积最大、内部发展差距最大的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1.城镇规模较小,分布不合理,人地关系相对紧张;2.居民点布局分散,难以满足公服设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睿文;封志明;杨艳昭;游珍;;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2 高向东,吴文钰;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及模拟[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3 吴静;王铮;;2000年来中国人口地理演变的Agent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4 孟向京,贾绍凤;中国省级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1993年03期
5 杨艳昭;封志明;;内蒙古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6 张耀军;任正委;;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山区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人口研究;2012年04期
7 原新;;新疆人口垂直分布规律初探[J];西北人口;1986年01期
8 杜国明;张树文;;基于遥感的城乡人口分布模拟——以松原市为例[J];遥感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2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1840—1895)[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4 俞孔坚;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5 齐实;孙立达;梁延丽;郭建宁;李永吉;;小流域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6 范立君;谭玉秀;;近代“闯关东”移民外在特征探析[J];北方文物;2010年01期
7 祝炜;;北京市人口分布特点的密度梯级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刘绍文;新疆人口分布的地域性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吴文钰;;大城市新郊区化的国际视野与本土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1期
10 林飞娜;赵文吉;张萍;;基于GIS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型与应用——以长春市区为例[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潘洵;杨光彦;;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农村的社会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王晗昱;;试析上海郊区小城镇工业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4 侯红娅;杨晶;;中国农村城市化劳动力迁移选择行为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李己平;消退与振兴[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忠;哈尔滨早期市政近代化研究(1898-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5 满强;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伟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朱雅丽;白哈巴森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邹韬;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5 周小平;中国历代人口分布的GIS表述[D];兰州大学;2011年
6 郝娜;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程程;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刘雪松;清代云南鼠疫的环境史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孙德福;基于ESDA的延边地区城市化空间格局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秦振霞;甘肃省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动态演变及对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雄;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3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4 高向东,江取珍;对上海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5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年03期
7 周一星;;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8 罗仁朝;王德;;基于聚集指数测度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4期
9 李铁立;徐建华;;“泛珠三角”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10 段学军;王书国;陈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与偏移增长[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秦巴山区弱智人综合防治研究”项目通过验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秦巴山区中职学生免除学费[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9期
3 贾探民,杜双田,周雷;秦巴山区的历史变迁与生态重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高晓彩;李静;张富昌;孙瑛;郑子健;;0~3岁婴幼儿母亲育教能力评定标准[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28期
5 李龙正;;秦巴山区体育课程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6 刘连龙;秦巴山区初中学生EPQ(少年式)测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7 杨柳;;秦巴山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3期
8 李龙正;;秦巴山区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状况与开发对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余海清,陶诗顺;浅谈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秦巴山区农民致富的途径[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0 孙瑛,席恒,李天宝,李静,张天有;秦巴山区宁强试验点早教干预网组织形式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迎;侯超平;;四川省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和城镇化问题分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瑞林;周戬平;张富昌;黄绍平;郑子健;郭亚乐;侯伟;杨琳;;系统干预措施对防治秦巴山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作用探索[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赵兴喜;崔鸣;;秦巴山区优质魔芋安全生产技术探讨[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军林;李亚静;张科进;张富昌;高晓彩;;FGD1基因与秦巴山区MR关联性分析[A];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于学文;李芬;王亚文;闫风婷;李燕琴;;秦巴山区窒息儿童危险因素调查[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龚平原;高晓彩;贺波;张科进;郑子健;黄邵平;张富昌;;IL1RAPL2基因与秦巴山区儿童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7 李芬;闫凤亭;韩蓁;王亚文;史小薇;张富昌;;秦巴山区孕期CMV感染状况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红星;王开锋;权清转;方树淼;金跃林;;秦岭山区大鲵生态繁育工程技术研究[A];水库养鱼技术问题与发展总集[C];2009年
9 司国臣;张延龙;赵冰;顾欣;郑丽娜;;秦巴山区野生杜鹃花资源的调查[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10 田光辉;刘存芳;赖普辉;聂峰;;秦巴山区不同产地茶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宪生 作者系中共十堰市委书记;建立秦巴山区经济联合体的构想[N];湖北日报;2000年
2 记者 毛丽萍 通讯员 石雁飞;调研秦巴山区扶贫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3年
3 通讯员 王浪;青工安全宣讲队活跃在秦巴山区[N];人民铁道;2006年
4 郑彬;秦巴山区枇杷栽培与果实保鲜贮藏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好[N];陕西科技报;2006年
5 鸣琦;秦巴山区儿童弱智防治取得突破[N];陕西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铁军;秦巴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有望[N];中国水利报;2005年
7 王梦;协力助推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N];四川政协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雷云锋 梅超;加大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力度[N];中国改革报;2012年
9 记者 唐彪;同属秦巴山区 携手共谋发展[N];广元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孔奇志 周对葵 特约记者 马献伦;争创秦巴山区经济中心[N];湖北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西栋;秦巴山区中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
2 严忠海;陕南秦巴山区农林复合模式效益评价及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雒新萍;近25a来秦巴山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响应[D];西北大学;2009年
4 万鹏程;秦巴山区与黄土高原优势灌木的功能性状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刘明晋;秦巴山区退耕还林补偿问题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3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243401.html